自2012年鄭州市開展小學語文閱讀課堂“以讀代講”教學模式以來。大家看到的是平實的課堂,有足夠多的讀書時間、足夠多的引導方法、足夠多的讀書方式:朗讀、默讀、誦讀;自由讀、個人讀、集體讀、交替讀;引讀、聽讀、品讀、研讀、分角色讀……這無一不顯示著閱讀課堂的有聲時代已然來臨。
“學生三讀,教師三讀”
“以讀代講”這種新的教學途徑,該怎樣讀?讀到什么程度?讀出什么形式?在反復課堂實踐、課后反思的基礎上,大家感到應該先從讀的層次上有突破、找規律。于是,首先定位了“學生三讀,教師三讀”,即學生一讀識字、二讀解詞、三讀順句,教師范讀有意圖、精讀有目標、教讀有目的。堅持“讀”為主導、“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那么,“以讀代講”究竟要用誰的讀代替誰的講?教師的范讀應放在教學的什么環節?課堂上如何達到靜心默讀、動情朗讀的讀書場景呢?我們開展的“學生三讀,教師三讀”實踐具體內容解釋如下:
學生三讀:一讀——識字,這個階段要求學生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二讀——釋詞,這個階段要求學生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含義;三讀——順句,這個階段要求學生正確地讀,流利地讀。在此基礎上,同時兼以教師的三讀:范讀有意圖——教師的第一次范讀要意圖明確,讓學生聽清每個字的讀音;教師首先做到讀出自己對文本的理解,讀出作者的意圖。強調意境、自然、情感的創設與表達。精讀有目標——教師的精讀指導要有階梯性,從讀的層次上要螺旋遞進。從整體把握全文,由弄懂主要內容的讀進入重點感知人物特點的讀,配合自由讀、互讀、齊讀、指名分段讀、默讀等多種形式,真正為學生讀中自得、讀中感悟給予幫助。教讀有目的——在教師指導讀書時一定交給學生讀書方法,課堂教學要呈現出怎樣讀、讀成什么的教學指導。
下面以一課教學實例來說明教師“以讀代講”中的“三讀”指導?!丁熬蕵O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父親和母親對他作品的截然不同的評價,這兩種評價對他產生了的巨大影響,他也正是在這兩種評價中感悟到了父母的愛。文章從作者七八歲時寫了第一首詩,父母的評價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而此時的作者并不理解父母的心。直到成年后取得了成就,他才深深感受到擁有一位慈祥的母親和嚴厲的父親是多么的幸運,父母的兩種截然不同的評價在自己的成長中所起的作用又是多么的重要。這篇課文的對話很多,適合開展分角色、對讀等通過多種讀書方式。教研組老師們按照“三讀”原則共同討論交流,落實了本課的教學重點。
范讀有意圖
在課堂的精讀指導中,教師和學生要抓住情境內容進行有目標的精讀以突破教學重點。課堂上先讓學生練讀課文,讀正確,讀流利。之后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最后一段話,進行精讀訓練。
比如,學生齊讀文章最后一段。在學生讀后,教師開始進行范讀,目的是讀出對文本的理解和作者的寫作意圖給學生聽,幫助學生理解為什么成年后,作者才越來越體會到兒時是“多么幸運”?教師范讀后,引導學生聯系實際,想一想“家長對自己的鼓勵和批評,在自己的成長中起到了怎樣的作用”。引導學生遷移課文體驗到現實生活中,迅速建立對文本的認同感。
精讀有目標
在學生對文本和情感有了整體感悟后,教師指導學生精讀文本。設計引讀問題:①巴迪七八歲寫了人生的第一首小詩,母親是怎樣評價的,在文章的那一段?(學生指名讀——齊讀——自讀——角色讀——齊讀)②再次出示結尾段,學生再次齊讀。③“精彩極了”很好理解,可“糟糕透了”讓人很是費解,請同學們默讀第九至第十二自然段,劃出相關語句再讀一讀重點語句。討論一下,如果是“精彩極了”會引入怎樣的人生歧途呢?(學生自讀——自畫——再讀——交流——感悟讀)④再次出示結尾段。引導學生帶著理解,再來讀最后一段。
師:我們自己的生活中,也有父母的評價,今天,我們懂得了……(生讀)
師:老師對我們也有不同的評價,今天,我們知道了……(生讀)
師:今天,我們知道了每件事都有不同的人生態度,讓我們帶著理解讀……(生讀)
師:今后,進入社會,我們面對不同人的評價……(生讀)
通過教師言語的層層渲染,學生就會很容易進入教師創設的情境中,更能體會文章所要表達的內容與情感,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在讀進去又讀出來的反復朗讀中,學生運用自讀、分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對文本就能有自我的感悟,自我的認同。
教讀有目的
在精讀有目標的教學環節過后,輔之以教讀有目的的指導朗讀,更能促進、感染學生的情緒,達到入情入境的學習境界。第一步:多媒體課件出示句、段,重點指導朗讀。第二步:以優美的多媒體畫面配樂、指導朗讀。第三步:在讀時想象畫面朗讀。這三個環節的教讀,使學生在強大的視覺與聽覺沖擊下進入到文章的情境中去朗讀,進而產生自身情感體驗,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
因為有了教師的“三讀”加之激情的引導,學生的朗讀水到渠成,情真意切。因此,“以讀代講”就是要披文入境,融情于聲,創設富有感染力的氛圍,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思想產生共鳴。
(作者單位:河南省鄭州市上街區中心路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