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瀘州合江縣先市鎮新殿小學,校門口堆放著一堆施工用的磚頭,很多小學生把磚頭往學校搬。這個場景在網絡“瘋傳”,立即引來關注。有人認為,讓學生做“免費勞力”不恰當;也有人認為,讓學生參加義務勞動有必要。網友論戰“該不該”。不過,在隨后一家網站進行的“小學生義務搬磚,你怎么看?”調查中,有近八成網友對此持贊成態度。(2014年10月20日《大河報》)
學校如若在上課的時間讓學生搬磚,擠占了學生上課的時間,干擾了教育秩序,是嚴重的教育教學事故,值得反省;但是,如若是下課時間,或是勞動課時間,讓學生搬搬磚塊,也確實沒有什么大不了,而且,這樣的勞動也應該成為學校教育的一部分。事實上,大多數學生是喜歡勞動的,在勞動中,學生得到了鍛煉,心靈得到了放松,更重要的是他們從中也體驗到了普通勞動者的艱辛,增進對普通勞動者的感情,生發出對勞動者的尊重,這種情感無疑對于他們正確的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形成是十分重要的。學校讓學生搬磚需要客觀看待,而網絡調查八成網友贊成的態度,也讓我們看到了公眾的理性。當然,學校施工,讓學生搬磚,雖然也是勞動教育的一種形式,但是,總給人以“免費勞力”之感。這也是家長將照片傳到網絡,媒體關注的重要原因。希望學校管理者能夠從這則媒體關注事件中看到“正能量”,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重要意義與作用,真正能從課程建設與規劃中將勞動教育擺在重要的位置,讓學生從勞動中體驗到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