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提倡素質教育的環境下,如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會學習尤為重要。為此,筆者覺得,首先教師得考慮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因素有哪些,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的幾點認識。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任何人成功的首要條件。尤其在小學階段,有好多孩子可能會因為一次分數的高低,或者教師的一個表情、一個動作而影響他們的自信心。所以教師的言行舉止相當重要。
筆者所在的地區是一個相對落后的地區,學校教師缺少,所以只能是一個班級的教師同時帶不同學科的課。筆者是六年級的數學老師,兼班主任。剛接到這個班的時候,此班在全校稱為“流氓班”。一方面是因為這個班問題學生比較多,由于地區貧困,學生們中單親家庭或者父母離異的居多,另外由于師資條件落后,只能頻繁換不同的老師;另一方面因為這個班男生比較多,難于管理。進入此班級的老師大部分受過男生們的“欺負”,老師們不堪忍受只能放棄。筆者剛接手這個班的時候,很是好奇,這究竟是怎樣的一些奇葩呢?筆者發現這個班的風氣很不好,學生們雖為小學生,但思想確實十分復雜,并且對老師有著一種敵意。經過再次觀察發現,其實他們的內心很自卑。為了改變學生和老師的這種僵局,筆者認為應該更多地去了解學生,走進他們的內心,真正了解他們的想法。于是,筆者采取了“日記互評”的方法。起初學生們都不太愿意寫,只是應付差事。后來告訴他們,日記上應該記錄一些當天發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感想。通過筆者來給學生們評日記,他們來給筆者評。很快,筆者了解了每個學生的家庭情況,以及學習情況和他們的內心世界。學生們也在自己的日記本上寫下了個人評語。慢慢地,筆者和學生們之間的距離縮小了,學生們對筆者的敵意已經消除,而更多的是愛。正是這種愛融化了學生,逐漸消除了學生們心中的那種自卑,逐漸有了自信心。正是有了自信心,學生們在學習中才會有主動性。
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哈佛大學師生中流傳著一句名言:“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讓人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青少年正處于對新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思維活躍,求知欲強的年齡。這時,教師如何給予學生一個正確的思考方向,就顯得非常重要。
筆者所在的班級,學生們很少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下課活蹦亂跳,上課卻是死氣沉沉。老師說的話,學生們都認為是對的,從來沒有絲毫的懷疑。直到有一天,一個女生的小聲質疑,引起了筆者的注意。筆者好好思考之后覺得她的想法很有道理,雖然有悖常理,但卻是一個很好的想法,于是,筆者告訴學生們要向這位女同學學習。學習并不是一味地去學,而要有一種批判精神。讓學生們敢于提問,首先有一個自由發言的課堂氛圍,要變老師主動問學生答的局面為學生主動提問,學生和老師共同探討最后得出結論。另外學生的提問,不能太偏離了課堂,想問什么問什么。學生的問題應該是由老師帶動,引導其提出問題。要為學生創設一種帶有疑問的情境,讓學生主動有發問的欲望。另外當學生發問時,老師應該及時給予積極的評價,這樣才能鼓勵學生有繼續提問的勇氣。學生才是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只有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學會思考問題,繼而解決問題,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只有學生們能夠有這種主動提出問題的意識,才能主動思考問題,自主解決問題。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現在雖呼吁素質教育,但在好多地方,仍未能完全擺脫應試。為了讓學生有一個好的成績,不惜使用各種有損少年兒童正常發育的手段,體罰,死記硬背,為了考試而考試。正是由于在這樣的課堂上才會培養出許多盲目自信的學生,高分低能的人,真正進入社會之后,完全難以立足。因此,我們應該從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的原動力就是興趣,孩子們只有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才會去學習,模仿。而模仿就是創新的基礎。通過給學生們舉一些身邊的例子,讓學生們敢于假設,敢于大膽想象,引導學生對同一問題有不同的思考,對同一答案有不同的解決辦法。教師要引導學生敢于提出新問題,然后通過思考得出結論。當然通過教師引導,巧設疑問,也是促進學生學會創新的一種方式。
如教學“圓的周長”時,教師先提出:“你是怎樣測量圓的周長的?”學生回答:“滾動的方法。”教師接著問:“圓形水池能立起來滾動嗎?”“不能。”有學生想出了用繩子繞一圈的方法。這時,教師用一根繩子,一頭系一支粉筆在手中甩了起來:“這個運動中產生的圓,它的周長能用繩繞法測量嗎?”“不能。”在學生觀察到圓的周長與它的直徑有關系的前提下,教師提出:“圓的周長到底與它的直徑有什么關系呢?”讓學生再次測量、觀察、討論,從而得出了正確結論。層層設疑,一次次提問,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使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大腦始終處于“活化”狀態,這樣,通過巧設疑問,能使學生準確地掌握知識、拓寬視野,從而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學生們創新能力的提高是基于自信心的基礎上,是以不斷提出問題為前提的,只有學生們充滿信心,敢于提問,勇于創新,才能為自主學習提供不竭的動力。
(作者單位:河南省西峽縣城區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