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是課堂教學中的一個新的理念?!缎抡n標》明確指出,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課程體驗、追求生命共同成長的過程。教師要始終把學生的發展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就應該要給予學生更多的機會和空間,放飛學生的思維。 “留白”就是在語文教學中讓學生自我思考、探索、創造的一劑良藥。恰到好處的留白可以發揮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解釋、說明,使得教學內容更加周密、完整,提高教學效率,最終達到教學目標。
課堂留白在于適度
時間的長度 留白不是對學生放任自流,而是教師運用獨到的教學智慧,靈活有效地進行課堂調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固然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探究、交流,但如果不能靈活地掌握留白的技巧,留出的時間過多或是把時間留在沒有價值的問題上,就會致使許多教學重難點及相應知識的解讀錯失良機,整個課堂冗長拖沓,缺乏連貫性,學生的能力也不能得到相應的培養,必然導致課堂效率的低下。作為一名智慧的語文教師要學會控制好課堂“留白”的長短,做到適可而止,收放自如,促進學生最大限度的發展。因此,課堂留白要掌握好時間的長度,才能更好地展現留白的藝術之美。
內容的寬度 由于對留白的實質理解不夠,有的課堂徒有熱鬧的形式,缺乏實質的內容;有的課堂留白問題本身缺乏探究價值;有的課堂留白沒有進行有序、科學的組織……致使留白流于形式。
課堂留白貴在傳情
導入留白,引發激情 美國教育家哈曼說:“那些不設法勾起學生求知欲望的教學,正如同打著一塊冰冷的生鐵。”導入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堂精彩課堂的序曲,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在導入時巧妙地運用留白藝術,根據教學內容相應設置懸念,拉開精彩課堂的帷幕。例如,筆者在教學《春光染綠我們雙腳》一課時,在引導學生接觸課題后,讓學生質疑。在預設中,學生或許會提這些問題:“春光為什么會染綠我們雙腳?”“春光染綠我們雙腳是什么意思?”然而,課堂上學生提出的問題遠比這些精彩多了:“春光怎么會染綠我們的雙腳?”“春光是怎樣染綠我們的雙腳的?”“為什么是染綠而不是染黃呢?”還有一位學生竟然說:“我覺得課題不對,因為春光只能照耀,怎么會染綠我們雙腳呢?”聽著學生們的問題,筆者驚訝于學生的質疑。這些有價值的問題不正是教學所需要研究的嗎?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中,筆者充滿了激情。教師抓住課題的特點,讓學生主動提問,留下懸念。
問題留白,體悟感情 如教學《早》一課時,針對文中介紹三味書屋陳設的段落,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文章分別介紹了三味書屋的哪些陳設?并在文中的插圖中找找相應的物體和方位。這樣提問很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學生會認真地對照著文字和圖片進行思考,也就能積極地尋找答案。在課堂討論中,往往會出現許多不同的觀點,有些學生甚至會對教師、教材提出質疑。這個時候,適當的“留白”可以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興趣,對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主動的深入思考。
評價留白,觸動真情 課堂是一個教師與學生動態生成的過程,學生的回答往往會超出教師的預設。每個學生對于文本都會有他們獨到的感悟,都有他們自己的理解和個性化的解讀,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出現許多靈動的答案。這時教師就可以巧妙運用評價留白,創造出更棒的教學效果。如在教學《金蟬脫殼》一課時,教師讓學生說說金蟬脫殼的過程,學生不單介紹了脫殼過程,還加入了許多自身對這次生命蛻變的感悟?!跋s脫殼時的辛苦”這一答案已超出了教師預設中的目標。這時教師可以抓住學生的這一回答,進行展開和延續:“你還從哪里體會到了蟬脫殼的辛苦?”使學生對金蟬脫殼這一生命脫變的過程有了更深的情感上的認識,讓學生鮮活的思維得以充分展現。
延伸留白,激發熱情 語文課堂往往有許多拓展的部分,這些環節往往是課文內容的延伸。在處理拓展部分時,教師也要懂得使用留白藝術,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繼續探索的熱情。特別是在結束授課時,教師可根據課文內容進行相應的留白。要達到課已結束,而學生的思維卻在持續活動的狀態。如學完課文《秦兵馬俑》后,學生對兵馬俑興趣大增,這時可讓學生課后繼續查閱與兵馬俑有關的資料進行更深入地了解,也可讓學生來做小導游,向朋友、家人介紹。又如,學完《談禮貌》一課,可以讓學生關注生活中講禮貌的小事,并讓學生學習文章的寫作方式,以日記的形式進行小練筆。這樣言有盡而意無窮的結尾,可以把更廣闊的空間留給學生繼續創造。
“留白”給學生創造了填補“空白”的空間和機會,讓他們發揮其主動性、創造性,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語文教師應充分運用“留白”藝術,讓語文課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使課堂成為放飛學生思維的殿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高新區橫塘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