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大力開發并向學生提供更為豐富的學習資源,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有力工具,致力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為此,筆者在教學中進行了實踐探索。
創造生動的數學情境
興趣作為一種個性心理特征,在人們的認識過程中具有積極的作用。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勇于探索的內在動力。特別是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分散,而運用電教媒體創設情境直觀形象,多彩生動的畫面不僅能吸引他們學習的注意力,激發求知欲,而且能調動起他們的主動性,使之呈現最佳的學習狀態。
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一課時,筆者就利用兒童喜歡的《西游記》的故事引出課題:“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為了保唐僧西天取經,一路斬妖除魔,歷經了九九八十一難。這一天,孫悟空、豬八戒同妖怪一陣激烈的較量后,感到有點餓了,于是拿出一些干糧來吃。”然后通過多媒體演示分4個桃子、2個蘋果、1個餅,直觀讓學生感受平均分,這樣有聲有色的動畫制作,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更吸引和激發了他們的學習興趣。
優化教師的教學方式
加強課堂密度,提高教學效率 課堂學習注重效率,過去以黑板、粉筆、掛圖、模型等傳統教學工具為主的學習已經不再適應現代學習節奏。以前,課堂上同學們練習不了幾道題,而如今信息技術的配合使課堂的訓練題量加大了,訓練形式也多樣化了,這樣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得到充分鍛煉。
運用信息技術,將教學內容化繁為簡 多媒體課件減少了數學學習的抽象性、復雜性,它把抽象的數學公式、復雜的幾何圖形外顯為生動的直觀形象,學生身臨其境,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在《平移和旋轉》一課中,傳統的教學很難充分教學,然而通過多媒體就能很容易實現圖形的平移和旋轉,既方便又很直觀,幫助很多同學減輕了學習上的難度。
運用信息技術開闊學生視野 充分利用網上資源,可以滿足學習上的需求。新技術使人類進入了信息全球化的時代,而網絡教育是超越時空,超越民族、信仰、文化的信息共享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和書本上得不到的知識,在網上可能花很少的時間和精力就能獲得很多的信息。
提高教學針對性
信息技術可以為課堂教學提供交互式的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學習基礎、學習興趣來選擇所學內容的深淺,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作業。題組訓練是數學課堂練習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傳統的方法是學生到黑板上演板,完畢后教師再講評強調。而信息技術教學則不同,如用交互式多媒體集成軟件(Authorware)制成題組訓練課件,學生筆算后,選擇正確答案。若答對了,窗口立即彈出激勵性文字:“你答對了,真了不起!”若答錯了,窗口馬上顯示:“你答錯了,請再試一次!”直至出現正確結果。隨著電子白板技術在課堂上的引入,為學生的交互式學習提供了更大的空間。這樣的交互式學習環境讓學生學習興趣濃、效率高,將師生的互動進一步升級,生成性內容在白板教學下更能體現師生的及時互動。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數學活動
比如,現代家庭幾乎都遇到過裝修問題,但小學生們卻很少參與這項“家庭大事”。通過信息技術顯示房間的立體結構圖,顯示房間的長、寬以及高度(忽略門窗所占面積)要刷立邦漆多少平方米?每平方米工錢10元,應付多少工錢?每大桶立邦漆350元,能刷60平方米,刷完整個居室立邦漆大約要花多少元?共付多少元裝修款?這樣一系列的練習,既使學生鞏固了知識,提高了計算能力和學習興趣;又使學生感到學有所用,也能與家長一起參與這項“家庭大事”,從而加強了家庭責任感和使命感。有了信息技術的注入幫助學生從空間上考慮問題,計算時就不會出現遺漏。像這樣,通過多媒體的演示,從學生身邊所熟悉的生活中引出問題,使學生認識到數學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學生就會學得主動,從而喜歡數學、愿意學習數學。
又如,在小學數學《統計》的教學“例1:小明統計一個路口在10分鐘內各種機動車通過的數量,并制成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時,可以事先拍下路口交通狀況的一段錄像,把課本上的插圖變成實景,讓學生處在安全的實景中,用畫正字的方法收集數據,充分體會到實地收集數據的快感,解決了課本難以解決的問題,注重從學生熟悉的現實生活中尋找數學知識的“原型”,對數學學習有更濃厚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在數學教學中越來越凸現其重要作用,它的發展給數學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與源泉,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和師生互動的平臺,數學教學只有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思維品質和能力,才能適應新世紀對人才的要求。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相城區蠡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