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標指出了基本活動經驗的重要性。真正的數學教學,就應該是實踐體驗的數學,在教學中充分展示數學的活動過程,讓每個學生都學會用自己內心的體驗和主動參與去學習數學,使其感受到學習及其成長的樂趣,從而不斷地實現自我超越,提升自己的生命價值和意義,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因而,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實踐體驗,發展學生數感、推理能力、自我反思意識、空間觀念,向豐厚學生數學素養邁出扎實的第一步。
在積累中培養好習慣
自主口算,活化生成 進入小學高年級學習,隨著口算練習的深入,學生在整數計算的基礎上學習了小數計算、分數計算,整數運算律也能遷移到小數和分數運算中。也就是說,學生已經完成小學階段的基本計算。反過來說,由于種種原因,學生計算中出現的錯誤各不相同,有的是進位口算薄弱,有的是計算順序有錯,有的是不能運用運算律進行簡便計算……這些口算狀況表明,口算訓練需要突出學生的自學習慣培養和及時反思能力的培養。劃分口算塊,建立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之間的聯系,有計劃地組織學生進行“因才施練”,利用分析、自編、測試等形式,讓學生在口算題的編寫、糾錯和矯正練習中,突出口算的主動性、靈活性,提高口算素養。通過自主口算,知識的獲得自然由被動接受為主動探究生成。
完整統計,多維生成 以前,組織過學生進行多次調查統計。統計過每家人家的彩電臺數、每個小朋友最喜歡吃的水果、每個小朋友最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每個人最喜歡的學科、連續一個月的氣溫變化、黃豆發芽情況……縱觀這些統計,確實激發了學生對統計的興趣,培養了學生對生活中數學的關注,提升了學生對數據的分析、判斷能力。但鑒于對統計的認識,發現學生在統計中,缺失了個體對統計活動完整性的體驗,缺失了個體之間的合作體驗。蘇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統計教學任務是安排在最后。但在開學初,學校就安排了統計活動任務。首先回顧統計知識,全面了解統計在歷代中的作用;然后聯系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社會聚焦的環保問題,選取10個內容,作為一學期調查統計主題,學生自主選擇,選擇同一統計主題的學生形成自然組。自然組成員分別設計調查統計方案,組長與大家一起審閱方案的可行性。修改后上交老師,由老師給出建議。調查方案確定后,進入實施階段。由組員各自設計調查問卷,從多個角度了解信息。同樣的,問卷內容要在組內交流、集思廣益后,確定其中一份作為問卷樣本,靈活完成調查,記錄數據。根據統計表制作成條形統計圖,教學扇形統計圖后,制作成扇形統計圖。最后,進行分析,提出建議,形成統計報告。學生在實踐體驗后,彼此交流自己的成果,分享經驗感受,共同建構統計知識。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為他們創設充分從事數學活動與交流的平臺,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使他們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統計知識。
構建靈性課堂
學生是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人,不是知識的容器,是課堂教學的真正主體。數學課堂不僅要體現知識的授受,還有對學生身心的點化和智慧的開啟。由師生所構建的數學課堂應該充滿生命的靈性、思想的火花、情感的流動和價值的體現。如教學“圓柱體體積”時,可帶領學生切拼黃瓜,推導出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第一體會,要沿圓的直徑垂直往下切;第二體會,一刀下去,圓柱體增加了兩個面,這兩個面都是長方形,長是圓柱體底面直徑,寬是圓柱體的高(為了更接近圓柱體,黃瓜圓柱都很矮);第三體會,拼的時候要有耐心,必須全神貫注;第四體會,圓柱體轉換成長方體后,體積沒變,所以計算公式就是V=Sh。但有一個細節,有的學生關注到,除了帶黃瓜皮的側面外,長方體黃瓜還增加了兩個面,長是圓柱體的高,寬是圓柱體底面半徑。除了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這些探究目標以外的細節,讓學生們情緒高漲。這個動手的過程讓學生都扮演了一個發現者和探索者的角色,體驗了知識的發現、發展過程,感受到了發現后成功的喜悅。
數學素養的有效培育
現行的教材,內容豐富,知識間聯系不太緊密。而且,學生復習時,也只是按單元進行一個回顧,回顧的內容僅僅是圍繞重點難點集體問答,缺少學生對知識的個性認識。如何促進學生對知識經驗進行重新組織、轉換和改造呢?教學中,引領學生刻畫思維導圖,首先根據個人對單元知識的理解,學習方式相同的歸為一類,內容有聯系的歸為一類,也就是說,只要是認為有聯系的,安排在一起;然后,梳理出每個單元的重難點,很多學生能畫出例題教學時,探究的過程和結果。大家還根據自己的獨特見解,用彩色筆標注出警惕符號,或難辨真假處,或自己的慘痛教訓,以此激發學生的推理、分析、鑒別等高級的思維活動。這樣的思維導圖,在學生間相互傳遞、瀏覽,既能給自己、也能給同學提供豐富的信息資源,大家在交流和共鳴中,體會到同學間感受的連接,知識間學習方式的連接。當教師把自主實踐還給學生,把精神生命發展主動權還給學生,他們便擁有了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的權利,使教育凸顯生命的靈動,使數學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班級充滿成長的氣息。
在教學中,應將活動經驗的積累看作是一個長遠的目標,持續不斷地組織學生參與數學探究的過程,以學生為主體,促進學生主動構建,逐步形成數學活動經驗,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