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自然風光、風俗民情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這里的自然風光、民風民俗就屬于鄉土文化范疇。但在實際小學語文教學中,每每涉及到這些知識,學生卻知之甚少。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自覺開發和利用鄉土文化教育資源,推動鄉土文化資源與小學語文教學整合利用,是提高學生對鄉土文化認識以及建立在鄉土文化基礎上的認同感、歸屬感的有效途徑。筆者學校所處的福建省廈門市具有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其鄉土文化特色鮮明。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筆者嘗試將鄉土文化資源引入語文教學,改變以往小學語文教學局限于教科書,對當前課程改革具有一定的探索意義,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與豐富的課外實踐相結合
廈門鄉土文化資源豐富,筆者多次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廣泛接觸社會,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民間文化 由于筆者所在學校位于廈門市的城郊結合部,這里有一大部分居民是原廈門的“老村民”。讓學生到每一個村走訪老人或被稱為村里“先生”的人,緊密結合當地文化背景,征集當地民間故事、諺語及民歌。搜集到后,鼓勵學生去搜集民謠背后的傳說故事。通過此項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受到了廈門地方文化熏陶,同時將其整理成篇成冊,形成獨特的校本文化。
名人文化 廈門曾涌現出了許多名人。讓學生以愛國者、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教育家、醫學家成長故事為主題進行資料搜集;組織學生開展了解當地名人的成才經歷,撰寫他們的事跡,介紹他們的突出業績,為他們出傳記等一系列活動。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也為學生樹立起遠大理想做了一次熏陶。
古跡文化 廈門文物古跡有三多:一是古建筑(指祠堂、廟宇、民居)多;二是名人墓葬多;三是涉臺文物古跡多。通過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參觀展覽,讓學生了解到廈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并引導學生就此撰寫報道文化古跡的消息、通訊等系列報道,根據搜集的資料、傳說采編成生動的民間故事集。
美食文化 廈門的風味小吃久負盛名,發展至今已有200余種,其中尤以咸食的燒肉粽、土筍凍、沙茶面、花生湯、炸棗等長盛不衰。引領學生品嘗、學做、了解制作的過程,同時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加深學生的實踐體驗,為習作積累豐富素材。
旅游文化 廈門是旅游城市,可在帶領學生深入景區欣賞大自然美景的同時,對景點的原有冠名加以審視,討論并提出修訂意見;對未冠名的景點,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命名;對一些景點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引導學生為這些景點寫解說詞。通過這樣的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旅游文化知識,也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遣詞煉句能力。此外,還可結合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開展“我愛廈門,我愛家鄉”的征文活動、演講比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感情。
與教材內容相銜接
開發和利用廈門鄉土文化資源,一方面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素材,另一方面應切實與教材內容相銜接,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由課內向課外的自然延伸。
一是挖掘廈門鄉土文化資源,在教材的“寬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點滴知識,如果在實踐中得不到及時應用,最終也得不到內化,為此,筆者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拓寬延伸到廈門鄉土文化資源中來。如學習六下第二單元“民風民俗”主題單元時,讓學生搜集中秋節博餅、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了解廈門的歌仔戲、高甲戲的特點,模仿上一兩句唱詞;學過《趙州橋》后,可以讓學生參觀廈門大橋、海滄大橋、杏林大橋等,并搜集相關資料模仿寫作等。
二是在語文聽說讀寫能力訓練中適時滲透廈門鄉土文化資源。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重要能力訓練,也是學生情感素養形成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聽說讀寫訓練變為有本之木、有源活水,在每次開展訓練前,筆者有意識地將學生思路拓展到豐富的地方鄉土文化中,使每一次訓練都有地方文化資源作素材和背景。如開展演講比賽時,滲透了仙岳山的雄壯、白鷺洲的靈秀;開展讀書會,滲透了陳慧瑛的《一花一世界》、李志明的《鄉間小路》;搞課本劇表演,添加了幾聲歌仔戲、高甲戲腔等。這些都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心靈的陶冶、感情的升華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與校本課程開發同步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學生能自主參加突出學生自主性和靈活性的活動。開發得當,對學生興趣特長的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都有重要意義。而廈門鄉土文化資源的開發正可滿足校本課程開發要求。學校抓住這一契機,做到鄉土文化的開發利用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相同步。
其一,成立“鷺鷥”文學社,出版具有濃厚地方氣息的校刊《鷺鷥展翅》。以班級為單位的成立“鷺鷥”“筆會”,在學校層面成立“鷺鷥”文學社。文學社成立后,制定了社團活動章程,組織采訪活動,并把采訪當地文化名人等活動資源作為重要組稿來源,使刊物本身具有了濃厚的鄉土氣息。這樣的活動既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其二,編寫校本課程。鄉土文化資源是校本教材和校本課程取之不盡的豐富資源。學校嘗試開發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廈門鄉土文化漫談》系列校本教材,內容包括廈門的地方名人、地方戲曲、民間傳說、民風民俗、地方方言、旅游資源、豐富物產等,極大地豐富了學校語文課程的教學資源。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翔鷺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