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夠在一堂課中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利用有效的課堂時間獲得最大的課堂效率,這是每一位英語教師不斷思考的問題。一堂高效率的英語課,需要的不僅僅是課堂上教師和學生的配合,而是課前、課中、課后三個環節結合。本文擬從這三個環節來探討提高課堂效率的方法。
課前準備環節
內化自身專業素質 一是強化口語訓練。英語是門注重口語交流的學科,英語教師的口語是否清晰流暢,對重讀、弱讀、連讀、節奏、語調的把握是否到位,都能影響到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英語教師應該在平時就加強這方面的訓練,“苦練內功”。二是重視書寫規范。小學生的模仿能力非常強,對教師的書寫筆跡能夠迅速模仿?!皫熣?,人之模也”,教師應更加注重自身書寫的規范、整潔、美觀。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進行正確、熟練、清楚的書寫示范,做到大小寫、筆順、詞距、標點和格式的正確美觀。三是掌握多種教學手段。比如,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在教學中,筆者常常用到電子白板的“隱藏”功能,多個問題提問時,學生回答哪個題目,就點開哪個題目的答案。筆者也會嘗試把正確答案藏在一張圖片后面,講解時可以用感應拖筆拽出答案,既簡單又賞心悅目,讓學生大呼神奇。又如,聲音抑揚頓挫。上課時的語調、音量、語速都是教師手中的“武器”。運用得當的話能夠順利抓回學生渙散的興趣點。在講課時,音調的突然提高,并且把語速放慢,能夠起到提示重點、提醒學生注意的作用;在講課時,語調慷慨激昂、熱情飛揚,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英語的無窮魅力;在教學時,適當的停頓也能讓學生感覺課堂氣氛的驟變,把興趣點再次聚攏。再如,動作自然親切。教師應運用手勢、眼神、表情讓學生注意力始終保持集中。在教學中,筆者常用眼神來和學生交流。教師可以用眼神讓學生了解教師對自己的關注,也可以把眼神專注到某一特定區域或特定學生身上,讓他的注意力趕快回到課堂中來。
培養學生預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How many》一課中的單詞thirteen、fourteen、fifteen、sixteen、seventeen、eighteen、nineteen時,筆者就發現學生在預習中找出了會的部分four、six、seven、eight、nine,并標記出了“thir”“fif”,而自學能力更強的學生則通過思考找到了數字thirteen到nineteen中的規律。
課堂教學環節
扭動韻律短操 筆者經常利用網絡資源,選擇韻律感極強的英語短操,讓學生練一練,激發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持續性。例如,筆者在教學《colours》一課時,先播放了《colour song》進行互動,動畫中有顏色,有動作指引。動畫中出示某種顏色時,學生站起并出示該顏色、轉圈再坐下,學生易懂易做,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與熱情。
唱響英語旋律 在上課前,筆者習慣先讓孩子唱一兩首英語兒童歌曲或者齊聲朗誦朗朗上口的兒童詩,并且配合上豐富的肢體語言,讓學生迅速進入學習的最佳狀態。在教學《I can play basketball》一課時,筆者通過歌曲《I can skate and I can jump》,讓學生邊唱邊做動作。輕松唱歌的同時操練單元中的句型。
邊玩邊練 在教學《At Christmas》時,筆者將學生分成四組,PPT上展示多件禮物盒,讓學生通過挑禮物并完成禮物盒中的題目來獲取分值,禮物不同分值亦有差別,最終的獲勝隊將獲得真正的圣誕禮物。游戲中的題目囊括了單元中的多種易錯題型,學生在游戲中鞏固知識,在團隊合作中鍛煉能力,在辛勤付出后得到收獲。
課后反思環節
撰寫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筆者堅持每課時書寫一次教學反思,并且在教案側邊欄中記下學生課堂的表現和需要注意的環節。此外,筆者充分發揮集體的力量,在集體備課中把自己所遇到的問題請教經驗豐富的教師,并且把所想所得記入教學反思中去。
注意溝通反饋 在教學中,學生往往能夠提出一些好方法、好思路,幫助記憶英語知識。比如,在教學“she”和“he”的時候,有的學生就發現,女生比男生要多一根小辮子,所以“she”就用在女生身上;在教學“on the tree”和“in the tree”時,兩者意思皆為“在樹上”,有的學生就發現,樹上的果實都是圓圓的,所以 “on”用在樹上結的東西。這樣的方法我都欣然采納,并且運用到教學實踐去,起到了不錯的效果。
課堂效率的提高,表面上是課堂教學環節的集中體現,實質上則是課前準備、課堂教學、課后反思三方面無縫對接的結果。只有三個部分都扎實有效,課堂效率的提高才能水到渠成,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感受快樂,這才是英語教師所能做到的極致。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盤溪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