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觀念里數學是很理性的,只能向學生提供知識,對他們的心理健康教育沒有什么作用。其實不然,數學教學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它獨特的作用。
蘊含心理健康資源
計算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計算是數學的基本組成部分,在計算的過程中能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可以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
第一,多種算法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在數學題中,一題往往有多種解決的方法,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問題,有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發展。例如:1加到 100等于多少,這個題可以教育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要先觀察,有些題目有規律要先找規律,要善于觀察,善于發現,要從多個角度去看待問題。
第二,在解決困難中,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有很多的問題是學生要認真思考才能解決的,這就需要學生的毅力。學生遇見問題,認真思考,最后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或者求助最終解決了數學難題。在解決困難的過程中,鍛煉他們的意志品質,并讓學生體會思考的快樂以及成功的喜悅。
數學故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數學有一個悠久的歷史,在長長的數學長河中,有無數優秀的數學家,他們在數學之路上探索、發現,為數學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他們對工作的認真、熱愛,對自己信念的堅持,對知識的探索精神以及善于發現問題的品質都是很好的教育資源。比如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呈現的《你知道嗎?》
幾何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 幾何也是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幾何圖形中,可以訓練學生的空間想象力,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例如:求下面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的討論,打開學生的思維,運用不同的方法來劃分。在這個過程中,鍛煉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發散思維,為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做了鋪墊。
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在計算中培養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意志品質 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揭示問題的本質,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特別是在有多種解法的時候,要讓學生從多角度來解決問題。
在小組活動中培養學生團結合作的意識 在數學教學中,小組活動是很必要的,比如小組交流,小組合作等。適當的使用小組的活動可以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師要給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充分地、獨立地思考,并把思考的結果充分表達出來。要放手讓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間相互研討,充分提供學生質疑、釋疑的機會。通過討論,使學生的思想得到交流,相互啟發。
幾何圖形中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在小學階段,學生要學習到有關線、面、體等一系列幾何初步知識。教學時,應通過觀察、操作等活動,使這些幾何形體的大小、形狀、方位、距離等空間特征,
在學生頭腦中形成表象和概念,促進學生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師應該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獲得清晰深刻的表象;要觀察比較,在觀察比較中得到圖形的特征。
教學中適當的插入數學小故事 數學小故事能引起學生的興趣,也發人深省。
在探索新知的過程中培養小學生的探索能力和求知欲 在現在的教學中,不再是以教師講授為主,而是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在探究新知的過程中,能教給學生探索的方法,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對知識的渴望。在探索中,不管他們想的對不對,做得成功不成功,獨立想了,自由說了,教師就應鼓勵。要以贊賞的、鼓勵的眼光去看待孩子們的探究中的幼稚行動,從幼稚的舉動中看到探究精神的萌發,從而培養學生的健康心理。
持之以恒方可有效
自然滲透 學科滲透的獨特之處就在與把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學科教學之中,所以最重要的一點是滲透要自然。教師要根據教學的具體內容和這些內容所蘊涵的可利用資源,尋找合理滲透點,巧妙滲透。學科教學滲透模式是和風細雨、不著痕跡的,它貴在自然貼切,與學科教學內容有機融合、與具體過程緊密相扣。
適時適度地滲透 在課堂教學中,首先要完成的是學科本身的知識、技能、能力的內在規定性目標,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副目標,因此在滲透心理健康教育應做到適時適度。一般可利用3分鐘至5分鐘時間。
要講究靈活滲透 教無定法,在滲透心理教育上也是一樣的道理,沒有什么固定的方法,只要是適合的就是好的。在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時間、實際情況、學生的情況、學科特點以及課程資源來設定滲透的方式方法。
潛移默化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學科滲透心理教育也是一樣。教師要根據學科教學的具體內容和這些內容所蘊含的可利用資源尋找心理健康教育的合理滲透點。
雖然數學教學中蘊含有很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資源,但并非任何內容、任何時候都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數學學科滲透心理健康教育要想真正取得成效,必須持之以恒,把它作為一個長期的目標來對待。
(作者單位:四川省成都市大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