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數的運算內容是占比重最大的部分,這部分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和意義。從孩子認知結構來看,只有在經歷學習活動過程中才能完成。只有學生本人積極思考、主動探索,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新。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知識的傳授,而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和技能,尤其要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擺在首位。筆者在執教三年級上冊《三位數乘一位數(因數中間有0和末尾有0)》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嘗試。
增強引力,激活思維
【片段一】常規積累:計算162×3,說一說你是怎么想的?因數中間有0的探究:老師說:“在算式162×3中,‘小淘氣’數字6逃走了,如果它仍然是一個三位數的話,那么這個三位數就變成了……”學生回答:102×3。“小淘氣”6玩累了,又回到算式了,可是它站在了2的位置上,現在算式變成了106×3=?你會做嗎?請你列豎式解答。因數末尾有0的探究:“小淘氣”6真淘氣,它不甘心站在最后一個位置,所以從個位跑到了百位上,現在算式變成了610×3=?估一估它的積是( )位數。會做嗎?試試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知識傳授是不幸福的教育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情境是較有效的手段。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比較“傳統”和“枯燥”的計算課,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就是我首先要做的事情。本節課通過“小淘氣”數字6的位置變換來改變算式中的因數,從常規積累階段162×3到探究因數中間有0的102×3和106×3,再到探究因數末尾有0的610×3,將幾個教學環節有機的串聯起來,連貫自然,又富有童趣,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激發數學思考。
理清算理,優化算法
【片段二】因數中間有0
師:在算式162×3中,“小淘氣”數字6逃走了,如果它仍然是一個三位數的話,那么這個三位數就變成了……
生:102×3=?
師:你會算嗎?先估一估它的積是( )位數,在( )和( )之間,更接近于( )想用什么方法解答?
資源:①簡圖:
②橫式:100×3=300 2×3= 6
3006=306
③豎式:
這些方法你都看的懂嗎?
生1:①是在畫簡圖的方法……②是用橫式分拆……
師:②的做法你同意嗎?為什么?
生2:對了,十位沒有,應該用0來占位。
師:因數中間的0參與計算了嗎?有沒有乘?
生:參與計算了,0乘任何數都得0。
師:③的做法你同意嗎?
生:不同意,十位上的0乘3得0,在十位上應該用0來占位,他漏了0。
師:觀察①、②和③,你發現他們的方法相同嗎?
生:它們的方法都是相同的,用一位數分別乘三位數的個位、十位、和百位,在把三個積加起來。……
算理是計算的依據,算法是計算的程序。片段一的教學目標是進一步理清三位數乘一位數的算理,通過對資源①②③的溝通,讓算理更加清晰。在片段二的教學中,對資源的處理讓學生感受到算法的多樣化。通過兩次追問讓學生感悟到當因為末尾有0的時候,可以先把它看成幾個十,這樣末尾的0沒有參與計算,會使計算更簡便,由此將末尾有0的乘法“特殊”起來,讓孩子們感悟到解決這樣的問題可以用“一般”方法,還可以用更簡便的“特殊”方法。接下來的跟進練習中末尾出現了很多0,學生在操練時切切實實感覺到用“特殊”方法解決“特殊”問題。學生在體驗多樣算法的基礎上應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最佳方法,在實際比較中悟出方法優化的必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實際意義,算法的優化是一個被逐漸領悟的過程。
形成技能,拓展思維
計算教學的目的之一是學生計算技能的形成,但如果只注重技能訓練,一味的大量模仿演算,學生就會感覺單調乏味,導致思維僵化。本節課教師創設了孫悟空火眼金睛的故事情境,設計了改錯題,進一步鞏固本節課的新知。又創設了媽媽去超市的生活情景,引導孩子覺得身邊的數學問題,了解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體會學習數學的價值。關注學生思維,讓計算練習又深層了一步,為學生計算思維的靈活提供了深厚的深層的平臺,提高了學生的數學素養。總之,“新基礎教育”的結構性理念讓我再一次用新的角度去審視我的教學。數運算部分除了可以是學生掌握各種運算方法,形成相關的能力外,還可以使學生會有序、結構性的思考,養成有條理的思維習慣,并在此基礎上,學會用獨特的眼光去發現數學算式以及運算中的規律,從而了解數學發現的方法和基本的思想,學會根據具體情境,選擇恰當的方法,進行靈活計算。在本節課中,提出一些“特殊”情況用“特殊”方法,培養學生靈活運用的能力,從而建立判斷與選擇的自覺意識,形成靈活和敏捷的思維品質。
(作者單位:上海市閔行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