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綜述并比較了我國、日本、美國及歐盟地區對食品包裝用塑料復合膜(袋)的相關標準現狀及管理要求,論述了不同國家對該產品溶劑殘留量限量規定,對我國該類產品存在的問題進行總結,為復合包裝膜(袋)安全提供法律依據和試驗指導。
【關鍵詞】 食品包裝 塑料 復合膜(袋) 標準
近幾年我國雖對食品用塑料復合膜產品相關標準、法規有所更新及細化,但相對于歐美等國家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需要通過多方努力,逐步提高該類產品的安全管理水平,保障我國食品用塑料復合膜(袋)產品健康、有序發展。
1 我國相關標準
1.1產品標準
我國目前已經出臺的食品包裝用塑料復合膜(袋)國家相關產品標準有:GB/T 10004-2008《包裝用塑料復合膜(袋)干法復合、擠出復合》;QB/T 1871-1993《雙向拉伸尼龍(BOPA)/低密度聚乙烯(LDPE)復合膜(袋)》;QB 2197-1996《榨菜包裝用復合膜(袋)》;GB 19741-2005《液體食品包裝用塑料復合膜(袋)》;GB 18192-2008《液體食品無菌包裝用紙基復合材料》;GB18454-2001《液體食品無菌包裝用復合袋》;GB 18706-2008《液體食品保鮮包裝用紙基復合材料(屋頂包)》;GB/T 28118-2011《食品包裝用塑料與鋁箔復合膜(袋)》;GB/T 28117-2011《食品包裝用多層共擠膜(袋)》;這些產品標準大都規定了感官、物理性能、衛生指標、溶劑殘留量等項目。目前還存在部分材質的復合膜(袋)無國家或地方相關標準,如雙向拉伸聚丙烯/低密度聚乙烯(BOPP/CPP)復合膜等產品的質量評定使用企業標準。
1.2相關衛生標準
衛生標準分為原材料和產品兩個方面。關于塑料膜原材料相關衛生標準,我國早在1988年分別針對食品包裝用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等樹脂制定了GB 9691-1988《食品包裝用聚乙烯樹脂衛生標準》、GB 9692-1988《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樹脂衛生標準》、GB 9693-1988《食品包裝用聚丙烯樹脂衛生標準》。
關于塑料包裝產品的衛生標準檢測項目則較為復雜。包括GB9681-1988《食品包裝用聚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GB9683-1988《復合食品包裝袋衛生標準》、
GB 9687-1988《食品包裝用聚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GB 9688-1988《食品包裝用聚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GB 9689-1988《食品包裝用聚苯乙烯成型品衛生標準》,檢測項目涉及脫色試驗、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重金屬(以Pb計),其中蒸發殘渣項目根據材料的不同所選擇的浸泡液及溫度等條件略有不同,重金屬含量檢測僅以鉛含量作為代表,并沒有進一步詳細劃分。
2 日本相關標準現狀
目前日本的食品塑料包裝膜相關國家標準為JIS Z1707-1997《食品包裝用塑料薄膜通則》,該標準中未對溶劑殘留量做出規定,衛生標準主要項目包括脫色試驗、重金屬、蒸發殘渣、高錳酸鉀消耗量、單體遷移量等指標。
日本的《食品衛生法》中也對食品用塑料包裝膜做出規定,嚴禁生產、銷售和使用可能含有對人體健康有害物質的食品塑料包裝。日本對食品包裝材料的管理除了依照《食品衛生法》的要求外,更多的是通過相關行業協會的自我管理。例如,日本衛生烯烴與苯乙烯塑料協會(JHOSPA)制定了各類適合于生產食品包裝材料的各類物質的規格要求;日本衛生PVC協會(JHPA)制定了適合于生產食品包裝材料的物質肯定列表;日本印刷油墨行業協會則制定了不適合印刷食品包裝材料物質的否定列表。
3 美國相關標準
美國沒有關于食品接觸用塑料包裝膜(袋)產品的單獨法規,對此類材料的管理主要依據聯邦法規第21卷《食品、藥品和化妝品》,第170~190部分是對包裝材料的相關規定。其中第177部分,按不同聚合物材料分別規定了允許使用的單體化學物質;第175部分,對塑料包裝材料使用的膠黏劑中允許添加的化學物質做出了規定。
4 歐盟相關標準現狀
歐盟對食品包裝用塑料膜所涉及到的法規主要為基本框架法規(EC)No 1935/2004和良好生產規范法規(GMP)(EC)No 2023/2006。(EC)No 1935/2004是歐盟在2004年頒布的法規,取代了80/590/EEC和89/109/EEC指令,成為歐盟最新的關于與食品接觸材料和制品的基本框架法規。該法規適用于任何投放上市的擬與食品接觸的材料或制品,包括塑料、印刷油墨、膠粘劑、離子交換樹脂、活性材料和用品等在內的17種與食品接觸的材料。這些要求通常包括包裝材料允許使用的物質名單、質量規格標準、遷移量、檢驗和分析方法等。如果歐盟尚未制定統一的管理要求,則允許各成員國自行制定本國的管理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