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島市現有水果栽植面積132萬畝,水果產量達到110萬噸,水果產值實現28億元。2009年農業部啟動國家級標準果園創建活動以來,該市以此為載體,積極推進果業標準化生產,在優質水果基地通過集成技術、集約項目、集中力量,推動發展方式轉變和經營方式創新,積極探索建立和推廣行之有效的質量安全管理辦法,建立投入品管理制度、檔案記錄制度、產品檢測與準入制度及質量追溯制度,實現了優質水果的提質增效。
1 加強領導,精心組織
積極推進果業標準化生產是現階段提高果業生產能力、增強果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途徑,對提高果園管理水平,提升果品質量,加快優質、高產、高效、生態、安全果品生產發展,促進果業增效和果農增收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該市果業主管部門成立果業標準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精心組織,落實責任,有計劃、有重點、有步驟地推進果業標準化工作。
2 突出工作重點,建立健全果業標準化體系
為了確保果業標準化健康發展,該市在建立健全果業標準化體系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四項工作。一是建立果品質量標準體系。以早、中、晚熟果品為重點,逐一制定出從生產環境、生產過程、到果品品質、加工包裝的一系列標準,形成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的一整套完善的標準體系,使不同品種果品都有一個明確的最終質量標準體系,有一套與之相適應的生產環境標準和技術操作規程,并編成小冊發放到鄉、村、戶。
二是建立果品質量監測體系。市縣兩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進一步充實了技術力量,完善檢測儀器設備和手段,提高檢驗檢測能力。在果業重點鄉鎮的農貿市場設立果業質量速測點,在全市范圍內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服務便捷的果品質量安全監測網絡。
三是建立信息服務體系。該市以金農網為依托,建設果品質量預警和質量安全信息發布體系,將果品質量安全信息作為果品市場信息的重要內容,及時向果品生產、加工經營和使用者提供,建立健全果品質量安全信息搜集、預測和發布制度,為該市果業標準化的實施提高了配套信息服務。
四是建立監督管理體系。建立健全與標準化生產相適應的果業執法管理隊伍,依照相關法律、法規,認真開展對果業標準落實工作的監督。
3 強化科技支撐,開展有針對性培訓
該市果業主管部門編寫了蘋果、梨、桃、葡萄標準化生產操作規程,舉辦了全市推進果業標準化生產的培訓班。同時結合果樹專家服務團和科技特派團的活動,以現場會、集中培訓、編輯發放技術資料等多種形式開展培訓。在市“金農網”上隨生產季節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如出口蘋果質量標準、果樹管理注意事項、施肥灌水、基地建設情況、水果產銷動態與建議等。利用電臺、電視臺等載體,組織專家進行講課。在葫蘆島日報農業技術專欄上設立專家講壇,解答果農提出的疑難問題。2013年年初以來,已組織科技人員下鄉90多人次,為果農現場授課80多場次,6000多名骨干果農受到培訓和指導,解決了果農在生產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4 培育龍頭企業,提高果業產業化水平
該市出臺《葫蘆島市市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認定和運營監測管理工作意見》、《葫蘆島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的工作意見》等扶持政策,為龍頭企業、果業專業合作組織培育壯大創造有利環境。果業主管部門充分發揮農民專業合作組織在新品種引進、新技術應用、產業結構調整等方面的載體和示范作用,形成了全方位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的良好環境和合力。積極鼓勵和支持各類專業合作組織參與標準園創建,支持水果深加工、儲藏保鮮龍頭企業擴大生產規模,組建果業專業合作組織49家,為果農提供產前物資供應、產中技術服務和產后統一營銷。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在引導果農進入市場,推進果業標準化生產,提高果品競爭力,增加果農收入,建設現代果業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5 突出品牌效應,促進產業化經營
在推進果業標準化工作中,緊緊圍繞品種、品質、品牌大做文章,積極爭名牌、創品牌。一是狠抓產品質量,以質取勝,打造品牌;二是狠抓市場營銷,統一對外使用園區品牌進行產品標識和包裝,杜絕混采亂裝,實行優質優價;三是狠抓品牌宣傳。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現代傳媒手段進行品牌宣傳和推介,不斷提高公眾和消費者對標準園品牌產品的認知度和知名度,擴大品牌影響,提高市場競爭力。在銷售上,堅持走以品牌帶動銷售,以銷售促進品牌發展的路子。實行“企業+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推進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有效對接,共同打造綠色品牌,促進產業化經營。通過舉辦各種新聞發布會、產品鑒證發布會、品牌推介會,組織梨花節、采摘節活動,增加優勢品牌的文化內涵,擴大品牌在全省、全國的知名度,為該市果品開拓市場奠定了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