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主要闡述了我國標準化工作可持續發展中需要注重的幾個方面的內容以及標準化工作在實際應用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 標準化 標準化人才培養 企業標準化 標準化建設
標準化是通過制定和實施標準,使通用或重復的事務達到統一以獲得最佳秩序和社會效益的技術。同時標準化又是將科技成果轉化為生產力的橋梁,是組織現代化生產和提高產品質量,減少物質消耗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科學管理的重要技術基礎。特別是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在企業管理中更要著重推行標準化工作,引進國際上先進企業的標準化經驗,減少或消除貿易壁壘,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標準化工作的順利實施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標準化人才的培養
盡管我國一些標準化院所和大學設置了標準化專業方向的碩士學位,但是長期以來,只在極少數的工科和財經院校設置了標準化課程,但卻沒有設置標準化本科專業。這也是我國在標準化建設方向的缺失。而在俄羅斯,早在上世紀70年代初期,就在明斯克大學、烏拉爾計量與標準化技術學校等部分院校設立了標準化專業課程。同時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德國得雷斯頓工業大學也開設了標準化課程。
我國目前采取的標準化人才培養方式主要是在標準化工作崗位的中高層管理人才的標準化技能的培訓和指導,實施具有針對性地標準化人才培養,這也是符合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形式和管理需求。但同時造成的弊端就是標準化工作崗位的新增職員在短期時間內不能完全勝任標準化工作。
因此標準化人才應當具備較強的專業技術性,又要具有相當的綜合性知識,才能勝任標準化工作,為我國標準化的制定和順利實施帶來高效性。
同時,作為標準化工作者更是要注重自身的素質。因為標準化工作是一項政策性、技術性和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又是一項艱巨細致的創造性勞動。因此我們要有意識地加強專業技能訓練,注重品德修養,努力使自己勝任自身的標準化工作任務。
2 企業對標準化的認識
市場經濟是一種以市場自身調節為基礎和導向的合理配置社會資源的經濟運行機制,是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當企業進入市場時,要具備自由性、開放性、平等性、競爭性、分化性。在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過程中,標準化在保障商品質量和提高市場信任度,維護公平競爭秩序以及加速商品流通、推動全球大市場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標準對內可以促進服務產業的發展,對外則意味著技術貿易壁壘。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的不斷完善,把企業推向市場,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必須生產出適銷對路的產品,實現高質量、低成本。而這關鍵就在于企業標準化工作是否先進合理。因此,對于企業而言,對標準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在其根本利益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企業標準化管理是企業標準化工作的核心。因此,做好企業標準化管理工作是做好企業標準化工作的關鍵。
我國雖然曾進行過較大規模的廠長、經理質量管理和標準化知識的教育,技術監督部門也舉辦過為數不少的企業標準化培訓班,許多廠長、經理也直接參加學習和考試,但是有些是走了過場,效果并不顯著;一些企業領導雖然口頭上承認標準化工作重要,但實際工作中又不予重視,缺少支持,無法調動標準化人員的積極性。因此,加強企業對標準化的認識尤為重要。在企業標準發布時,企業應對員工耐心講解制定標準的依據、標準內容、執行標準的責任,使員工在自身產生興趣中潛移默化、循序漸進、自覺接受教育,從中認清形勢的嚴峻,樹立緊迫感、危機感和責任感,了解企業標準化與市場經濟變化的密切關系,認識企業標準化工作在國民經濟建設中的作用,從而有效地提高員工的企業標準化意識。
3 標準化建設
在標準化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要建立健全各項管理標準、技術標準和工作標準,標準化建設就是要將工作流程和方法形成固定的格式和規則,意即將其格式化和統一化。
加強標準化建設,首先應當理順管理體制,整頓管理秩序,明確管理職責。運用標準化管理的科學方法,拓展質量、環境、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覆蓋的深度和廣度,以標準制度系統化、作業行為規范化、安全設施標準化、安全管理信息化為切入點,突出過程控制,將傳統的安全管理轉化為精細化的標準管理,使安全生產實現可控、能控、在控。要注重標準化信息管理,為基層提供優質服務。同時我們必須重新認識新形勢下標準化工作的地位和作用,并認真落實。要大力宣傳有關質量和標準化的法律、法規,造成一種社會聲勢,從法制角度落實具體工作。
其次,標準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不是突擊一段時間就能夠標準化了,標準化建設更要注重長期效用,要把標準化工作和日常工作、信息化建設工程結合起來,以管理改進、效益提升為目標,健全標準化建設工作的常態機制和長效機制。同時,我們還要加快標準制定的速度,簡化程序,縮短制定周期,使其適應目前國內國際產品正在縮短的開發周期和生命周期。
標準化工作是一項科學性、社會性和系統性工程,需要部門、行業、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參與和共同推進,才能將我國的標準化工作做好,使標準化事業邁向更高的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