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眼鏡行業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很大變化,形成國有、集體、私營、合資、獨資等多種所有制并存的局面,我國也逐步發展成為世界主要眼鏡消費國家和生產國家之一。目前中國不僅是世界潛力最大的眼鏡消費大國,而且已成為世界領先的眼鏡生產大國。
中國眼鏡產業雖然發展迅猛,但也存在諸多弱點,譬如:產品結構不合理,以中低檔為主,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高檔產品不足;裝備和工藝水準較低,設計和原創能力薄弱,雖然塑造了一批國內品牌,但尚無國際品牌。下面將從幾個方面粗略地構想未來眼鏡行業可能的變化走向以及對產業模式的影響。
1 重新建立眼鏡行業的技術體系
未來的眼鏡行業,應該重建以下四個方面的標準化技術體系,使行業進入技術規范期。
1.1 產品標準化體系
鏡片參數的項目制定與系列化劃分,都來自于行業的龍頭企業,并最終被權威機構標準化界定,成為新的行業標準,企業只有按之執行。眼鏡架的標準化主要集中在鏡圈、橫梁、以及與鏡片之間的裝配性能上,鏡圈的形狀、大小、以及左右鏡圈之間的相對位置將被標準化。行業成本會在工廠的批量生產中得到大幅降低,產品的質量可以最大程度地在制造企業中得到保證,最終產品的質量受終端銷售企業影響的程度將大幅降低。
1.2 驗光的標準化體系
權威機構將聯合多家能力較強的企業或專業的醫療或研究機構,聯手制定出一套矯視驗光的技術體系,這套技術體系將被反復驗證與修訂,最終形成一系列的行業標準,被作為驗光的技術依據。
1.3 矯視眼鏡配制方案標準化體系
由權威機構與企業或醫療或研究機構的合作,最終由權威機構形成標準,既有嚴格的配制對應要素,也有適度的現場調整彈性,以獲得最佳的矯視效果。
1.4相對完善的技術監督體系
形成了行業權威機構,機構承擔起了行業技術規范與技術監督的職能,建立與不斷地完善行業技術標準體系,對行業從業資格進行管控,并承擔起行業技術培訓與督導功能。
2 產業模式的變化及對行業鏈的影響
因為眼鏡行業新的技術體系的執行,可能使得眼鏡行業的產業鏈分工發生變化,并引起行業的產業模式發生變革,這種變革將對眼鏡行業產業鏈的各個產業段產生影響。
2.1 眼鏡制造企業
眼鏡制造企業,將眼鏡產品的生產職能幾乎全部集中到了工廠內,只留下了最后一道裝配工序由終端眼鏡店完成,產品的附加值將增加,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將得到提高;產品的系列,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將整合地方性的企業資源,形成企業聯合體。國內市場將被這樣的聯合體所瓜分;產品標準化轉換初期,將會產生較多的模具等投入,但這種投入的成本壓力會被稀釋,相反,因為采用了標準化設計,使得鏡片的生產成本大幅下降,因此制造企業將會獲得更大的收益;眼鏡制造企業的產品已接近終端化,縮短了制造企業與終端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2.2 專業驗光機構
這將是眼鏡行業產業鏈中新出現的功能板塊。因為權威機構對行業重要功能的從業資質的嚴格管控,使得大部分眼鏡終端銷售企業不再具備驗光的資格,行業中出現了專業的驗光機構,在矯視驗光方面有專業的技術與能力,其驗光結果的標準化數據也使得驗光結果信息可以被整個眼鏡銷售終端所共享。少數眼鏡終端銷售企業會擁有自己旗下的專業驗光機構。驗光機構只對消費者收取驗光費用;驗光機構將為每個顧客建一份驗光檔案。
2.3 眼鏡銷售終端企業
眼鏡銷售終端企業即眼鏡店,其功能將有大幅的變化,將脫出目前這種半醫、半店、半廠的格局,變得專業化與簡單化。眼鏡店只需要簡單的工具,按標準化的作業流程操作,適度調整后讓顧客覺得舒服就行了。
2.4 終端消費者
因為行業技術體系的規范作用以及制造業功能的強化,使得最終產品的質量得到了保證,而且,行業分工更加專業化透明化,使得消費者花錢花得明白、花得放心。
3 新的產業模式將產生國際輻射效應
如果未來在中國的眼鏡行業形成了類似于上文所描述的新的產業模式,那么中國的眼鏡行業將可能對世界眼鏡行業產生引領作用,因為即使是最發達的國家,其眼鏡行業同樣處于不成熟的階段,都有很大的變革空間,這是大的商機,中國企業走到行業變革的前沿,當然會得到優先的發言權與獲利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