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期間核查的目的
實驗室的測量設備都要按照計量技術規范的規定進行量值溯源,雖然檢定規程中給出了檢定周期,被檢設備相鄰兩次溯源結果也能滿足要求,那么能否斷定該設備在兩次溯源時間段內的計量性能一直都保持準確可靠?答案是不一定。如果要得出測量設備在兩次溯源時間段內其計量性能也是準確可靠的結論,則需要提供出該測量設備計量性能在這個時間段內未發生顯著變化的客觀證據,這就要求實驗室在相鄰兩次溯源時間段內對測量設備的計量性能進行檢查,即所謂的期間核查。
期間核查的目的在于及時發現測量儀器或計量標準出現量值失準以及縮短失準后追溯時間。當發現不能允許的偏移時,實驗室可采取適當方法或措施,盡可能減少和降低由于校準狀態失效而產生的成本和風險,以便有效地維護實驗和顧客利益,這對計量技術機構保證工作質量,具有現實意義。
2 實施期間核查的對象及頻次
并非所有的儀器設備均需要進行期間核查,期間核查一般需要考慮以下條件:
(1)對檢測結果有重要影響的測量設備;
(2)計量性能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下降,漂移較大、使用頻繁的設備;
(3)使用過程中容易受損、數據易變或對數據存疑的;
(4)使用環境嚴酷或使用環境發生劇烈變化;
(5)脫離實驗室直接控制后返回的;
(6)第一次投入運行的。
在檢定周期內至少要進行一次核查。如核查對象一直比較穩定,頻次可少;如可信度不高,可適當增加頻次。
3 期間核查的方法
實驗室應針對具體的設備或計量標準的各自特點,從經濟性、實用性、可靠性、可行性等方面綜合考慮相應的期間核查方法。進行期間核查的方法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3.1直接測量法
此方法特點是可靠性高且結果判定過程簡單。
核查方法:用高一級測量設備(或有證標準物質)對核查對象進行核查。
判定原則:[y1-y2 式中:[y1]為核查對象示值;[y2]為高一級測量設備示值;[MPE]為核查對象的最大允許誤差。 3.2傳遞測量法 如果本實驗室有兩臺精度不同,但類型(技術參數、指標等)相同的儀器,可以把精度低的儀器作為被核查的儀器,用它去測量某一個穩定的被測對象,得到一個測量結果[y1],不確定度[U1]。然后再用精度高的那臺儀器用同樣的方法去測量這個穩定的被測對象,得到測量結果[y2],不確定度[U2]。若下式成立,則核查合格。 [y1-y2≤U12+U22] 3.3控制圖法 當被核查的儀器經高一等級的計量標準檢定或校準后,立即進行一次測量,得到[y0]值及參考值[ys]([δ]為上一級計量檢定或校準證書中得到時的示值誤差,[ys=y0-δ])。以后每隔一段時間(例一個月),進行一次期間核查,得到各次核查的核查數據:[y1]、[y2]......[yn]。并用計量標準的擴展不確定度([U])確定核查控制的上、下限,給出一個檢定周期(或校準間隔)內的曲線圖。 4 實例 以8508A數字多用表為例,簡要介紹對其進行期間核查的方法(控制圖法)及實施過程:選擇標準電池作為核查標準,用8508A數字多用表對標準電池進行測量,依據相應的檢定規程,可選擇對其中的一部分參數進行核查。如對直流電壓量程的2V進行核查。 [y0=1.01824]V,[ys=y0-δ=1.0182407]V Δ為被核查的測量儀器的最大允許誤差。 以后每次測量為[yi],[yi]處于[ys-Δ,ys+Δ],則滿足要求。 測量設備期間核查曲線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