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伴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越來越高。所以大力推進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是我國經濟建設和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我們所說的社區公共服務實現標準化就是指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近幾年來,社區服務標準化的研究也受到越來越多政界或者學者的廣泛關注。并且漸漸的形成了一個單獨的研究體系。本文就社區服務標準化梳理了一些社區理論和社會背景,并且同時對社區管理和服務標準化的現狀進行了一定的分析,同時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為我國社區服務標準化建設提出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 社區 公共服務 標準化 體系
伴隨著我國城市經濟和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和對生活水平的質量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我國只有大力推進社區公共服務建設才能滿足當今情況下人們的要求。所以構建和諧社區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礎。但是人們對和諧社區卻沒有準確的一個定義。到底怎么樣才能算得上一個和諧的社區,人們該如何建設一個和諧的社區,到現在還都缺乏一個統一的標準。所以探討建立一個符合我國國情的和諧社區標準化體系,大力推動我國社區的進一步發展。
1 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簡述
所謂的公共服務,一般就是指政府為了滿足人民社會公共需要,而為人們提供的一些產品和一些服務的總稱。在世界上的許多國家都有很多種不同的表述方法。我國對公共服務定義就是指一些由國家的財政出資,然后通過一些政府公共部門或者一些私營的組織通過生產,最后由國家的民眾直接享用的一種服務。社會公共服務的存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我國民眾的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這種服務的對象就是公民,公民可以不論種族、無論性別、無論受教育的程度高低都可以享受這種服務。各國政府的公共服務水平高低,直接反映出了各國的經濟發展的水平高低、政府的管理能力高低。
自從國家提出“十二五”計劃以來,我國的規劃綱要就已經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這項工作作為了一個根本的出發點和最后的落腳點。努力實現社區公共服務的標準化,應該要從醫療衛生方面、社會保障能力方面、人口的計生方面、民眾的就業服務方面、民眾的住房保障方面、公共教育方面、公共文化提升方面、社會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以及環境保護等這九個方面來大力建設。而且應該明確的規定我國的基本公共服務的范圍和重點難點。同時,“十二五”的規劃綱要也提出了“以人為本,服務為先”的原則,切實的從根本上解決了人民群眾最直接的、最關心的、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標準化的工作是我國國民經濟和我國社會發展的技術基礎,同時也是和諧社區建設實現標準化的必然要求。實現社區服務標準化的這項工作在未來將是構建和諧社區最主要的技術支撐。
2 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現狀和存在的相關問題
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起步相對較晚,和國外發達國家比較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國制定的第一項社區標準是2011年才制定的一個《社區能源計量與抄收系統規范》。這個規范和標準的針對性相對比較強,但是它也有一個缺點,那就是這個規范的覆蓋面相對比較窄,不能普遍的實現,到了近幾年,我國才又逐漸的制定出了適合我國社會發展的社區標準。這套標準主要包括了社區的環境發展、社區文化的發展。社區教育體系的建立、社區體育服務設施建設社區衛生服務建設、社區法律服務建設、青少年服務系統建設、和家政服務建設等方面。這套社區的管理與服務,概括了人們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同時也是從2011年才開始,伴隨著我國的各個地方的針對“十二五”發展而制定的規劃的相繼出臺,逐漸由很多城市首次把建設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作為了本城市未來發展的重點。北京市在“十二五”的期間,全面的啟動了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的建設工程。于此同時,上海市、天津市也在“十二五”規劃綱要的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打造“標準化城市”的宏偉藍圖。顯然,建設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已經逐漸成為了我國城市發展的新的熱點和新的方向。社區的建設是城市建設中的最基層的一個單元,要建設公共服務標準化城市就要首先開展社區服務標準化工作,建立社區服務標準體系。
近幾年以來,伴隨著政府逐年對社區服務加大了財政的投入,創新了新的運行機制,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數量和質量都在一定程度得到了提高,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的隊伍也有很大程度上的壯大,而且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水平和質量也逐漸趨于專業化和規范化。因為我國社區服務水平的不斷發展,所以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對象和社區公共服務的相關內容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社區服務的內涵逐步趨于豐富化、多元化。這就使得社區的凝聚力和社區的影響力有了明顯的增強。我國現在已經初步建立了適合我國國情的新型社區公共服務機制。到目前為止,我國已經擁有了十三項社區公共服務的標準,同時我國還擁有差不多四十多項可以用在社區公共服務的專業術語和專業圖形符號。但是這些還遠遠不能滿足我國當前的社區公共服務發展的相關需要。
我國社區公共服務發展還主要存在著以下的幾個問題:(1)我國社區公共服務缺乏科學和有效的管理機制。主要表現在我國對社區公共服務的人力資源、相關的設施、相關的項目等資源都無法進行有效的整合。(2)我國社區的公共服務的相關設施規劃或者設置存在不合理的問題。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社區公共設施的分布不均勻,社區公共服務的功能不夠豐富,不能充分的滿足人們的需要。(3)我國針對社區服務的相關法律和法規并不健全,而且缺乏整體的統籌規劃。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我國的社區服務缺乏一定的針對性、而且操作性相對比較弱。這就造成了社區服務的理念相對其他國家有一定的滯后,而且存在著服務的內容相對簡單,服務的流程和形式也比較簡單。(4)我國社區公共整體服務和管理的水平相對較低,因為管理水平和整體服務水平的偏低,這就會直接降低社區的居民參與公共服務活動的積極性比較低。而且大部分居民對于社區的公共服務的滿意度相對較低。所以在未來,我國應該努力解決這些問題,逐步完善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標準體系。
3 如何建設完善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
為了鞏固我國的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和和諧社區的建設成果,并且同時不斷的推進我國和諧社區和社區公共設施的建設工作,我國應該從以下的幾個方面來進行發展和改善。
3.1建立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標準體系
根據GB/T 24421服務業組織標準化工作指南系列標準要求,制定標準體系。各社區應該制定出具有自己社區特色的標準體系,一切服從實際的要求,從實際的情況出發,實事求是,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從而制定出適合本社區的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
3.2切實保障社區標準體系建設的資金投入
因為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的建設過程中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而且體系運行、培訓等也需要后續資金持續投入。所以,我國應該建立起區財政、街道財政和社區財政這三級經費的投入機制,以便為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的建設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3.3逐步建立起適合我國國情的科學的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評價體系
眾所周知,與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體系配套的還有社區標準化的評價體系。所以,建設社區標準化評價體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評價體系應該由誰來評價,該如何進行評價這些問題都直接關系到了社區標準化體系的最終落實的工作,所以我國應該大力發展和逐漸建立社區標準化的評價體系,并且可以鼓勵非政府人員來進行社區標準化評價。
總而言之,社區的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已經逐漸被認為是我國實現基本的公共服務均等化的一個重要的途經。于此同時,對于社區的公共服務標準化發展的研究也已經逐漸成為了政界和一些學術學者關注的一個焦點。政府也越來越注重社區公共服務設施的規劃建設。但是對于我國來言,我國在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的實現方面還應該更加努力。
參考文獻:
[1]楊義芹.社區公共服務標準化:構建和諧社會的堅實基礎[J].理論前沿,2005(32).:13-17.
[2]謝穎.論社區標準化指標體系[J].理論月刊藝,2008(8):20-29
[3]丁振國,曾偉.論以民為本理念下和諧社區建設標準體系的構建[J].理論與實踐,2009(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