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問題是經濟發展的一個戰略問題,產品質量代表了一個國家的形象,一個民族的精神。要發展經濟,要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產品質量是關鍵。”簡言之,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從整體上提高自己的產品質量,就不可能保持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特別是在日益開放的國際體系中,就有被國外競爭對手擠垮的危險。所以說,產品質量的好壞,不僅是經濟效益問題,而且更重要的是關系到國家綜合國力強弱的大問題。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產品質量法》(以下簡稱《質量法》)也已經實施20年了,在這20年里,我國產品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
1 標準方法的滯后
2005年蘇丹紅事件、2008年嬰幼兒奶粉三聚氰胺事件、2011年毒豆芽事件等都反映出我國產品質量存在著問題,當這些問題出現時,我們是否應該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些問題呢,如嬰幼兒奶粉里添加三聚氰胺應該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那為什么直到有的嬰幼兒吃出毛病來才發現呢,原因就是我國標準方法的滯后,現在的嬰幼兒奶粉標準GB10765和GB10767中根本就沒有把可能添加的食品添加劑列舉出來并標明其允許含量,只有當問題出現、添加劑慢慢浮出水面時,我們質檢機構才開始研究檢測方法,當方法研究出來后,試問還有哪個企業可能往里添加呢。
要想提高我國產品質量就必須從根本做起,要走在企業的前面,要把可能提高產品性能的添加劑一一列舉出來,并標示其限量。雖然,這是一個巨大的“工程”,但這也是一項迫在眉睫的任務。
2 企業沒有真正樹立“質量是企業的生命”的觀念
由于一些企業質量意識淡薄,質量管理水平不高,不是在提高產品質量上下功夫,而是不擇手段粗制濫造假冒偽劣產品,為了經濟利益搞短期行為,最后導致企業競爭實力和聲譽以及經濟效益下降,直至經營虧損、破產。企業要從根本上認識到質量的重要性,強化技術措施,拓寬產品的抽檢面,把好生產關和產品的出廠關,嚴禁不合格產品出廠,促使生產領域產品質量進一步提高。
3 網絡購物無保障
隨著網絡經濟的發展,網絡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通過網絡購物,網絡已經進入我們的尋常生活,利用網絡進行購物也逐漸成為平常事,網絡購物方便快捷,大到家電,小到柴米油鹽。人們也逐漸的適應了這種新的消費模式,但是在網購的過程中,可能會出現所購貨物與現實期待中的貨物差別過大,產品的質量存在一定的問題,而《質量法》中并沒有關于網購的規定,面對這種現象,我們要完善網絡購物監管的法律制度,加強對網購貨物產品質量的監管,以促進網絡經濟的發展。
4 地方保護主義
地方保護主義,不難理解,就是地方政府及其職能部門利用行政職權對本地企業的一種保護。就在去年,筆者在市面上買了一個全自動麻將機,購買后不久就壞掉了,由于自己是干這行的,知道這個如果走流通領域去工商局投訴也需要我們質檢機構檢驗,只有檢驗不合格的才可以對其進行處理,可是,全自動麻將機并無國標、行標,此麻將機也無自己制定的企標,無奈之下,我找到了生產此麻將機的企業所在地的質監局,質監局人員雖然給我解決了問題,但并未對該生產企業進行無標生產的處罰,可見,這就是地方保護主義在作怪。
我們應當充分認識當前我國產品質量狀況的嚴重性,通過修訂、完善現行產品質量技術監督法律、法規,加大監督、抽查、曝光、責令整改的力度,落實“打假”工作責任制,認真解決某些企業的、地區的產品質量違法犯罪問題。
當然,我國的產品質量問題還任重道遠,希望通過我們企業和監管部門的共同努力,可以實現我國產品質量無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