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檢驗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各級政府決策,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涉及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這就要求質量檢驗人員所出具檢驗報告數據準確、可靠,結論公正、合理,要做到這一點,很大程度上要在提高質量檢驗人員的素質上下工夫。質量檢驗人員要有的放矢地從技術上、法律意識上去訓練。
1 學習基礎理論知識,理解標準并規范操作,提高自身技術素質
質量檢驗工作是一項技術性很強的工作,要求質量檢驗人員不但要有比較扎實的理論基礎知識為先導,還要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作后盾。嚴格標準規范操作,步步以標準為依據進行檢驗,做到數據準確、可靠,提高技術水平。
質量檢驗人員要對涉及本檢驗范圍內的有關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有較深的理解,學習中要參考相關資料,做到真正弄懂、學扎實,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樣品繁多、標準不斷更新的檢驗任務。沒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就只能停留在學會某些檢驗項目上,不能熟練、快速地解決實際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標準是質量檢驗人員對產品質量進行檢驗和判定的依據,成功的檢驗,開始于檢驗人員對標準的理解程度,沒有正確理解產品標準、方法標準,就現看現作,一定不會收到好的效果。例如:GB18186-2000中低鹽固態發酵醬油的氨基酸態氮的測定,所用儀器是酸度計,對操作過程的敘述一段,筆者認為“混勻”兩字很重要,無論是樣品的制備還是滴定后加入甲醛必須混勻,因為是否混勻對檢驗結果影響很大,因此必須混合均勻。通過認真理解標準和大量的實驗,筆者總結,在讀取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溶液(0.05mol/L)毫升數時,必須停止磁力攪拌器,因為在酸度劑指示讀數時,攪拌與不攪拌其pH值是不相同的,消耗氫氧化鈉標準溶液(0.05mol/L)毫升數也是不同的。再比如:農業用聚乙烯吹塑棚膜(GB4455-2006)中9.1條是標志,標準是這樣敘述的:每個最小包裝附產品合格證。合格證上應注明:產品名稱、類別、產品規格、制造日期或生產批號、企業名稱、地址、貯存期、凈重量或長度、本標準編號、檢驗員章。筆者認為,合格證上如果標注的是生產批號,且通過該生產批號無法看出是什么時間生產的,可以判標識項不合格,因為無生產日期,怎能談貯存期。因此對于任何產品標準,都要仔細分析研究,才能明其真諦,達到真正理解產品標準的目的,提高自身理解能力。
檢測操作是否規范,直接關系到檢測數據的準確程度,它是保證科學性的基礎工作之一。由于操作不夠規范,同樣的檢測任務,用同一設備,由不同的人員操作時,往往得到不同的檢測結果,檢測數據的一致性很差。質量檢驗人員必須養成科學認真、細致的工作習慣,包括檢驗方法、步驟、儀器使用都應規范化,必須按標準要求去控制條件,不能憑想象主觀、隨意地改變實驗條件。
檢驗原理是檢驗方法的理論依據。因此,在檢驗過程中一定要以原理為指導,質量檢驗人員必須重視操作與原理相結合,進一步提高理論知識。深入理解了原理,才能使操作規范化,自覺地理解操作規范化的實質性意義。
觀察和體會是取得經驗的源泉。不注重觀察,不仔細體會,是機械地操作的表現,不可能得到什么經驗。沒有一定的經驗,對標準中一些要求就把握不準。如混濁溶液的滴定終點判斷,顏色變化不明顯的終點觀察等等,都需要有這方面的經驗才能做到判斷準確,收到滿意的效果。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細心觀察,本著不放棄每一個現象的原則,達到每做一次,見識高一點,通過多次試驗和體會,就會得到經驗。同時不能自視清高,要經常和其他質量檢驗人員一起切磋,以便互相學習。
以標準嚴于律己,認真、廣泛地學習,通過多次實踐和體會,質量檢驗人員的技術素質就能提高,為出具科學、準確可靠的檢測數據打下基礎。
2 增強質量法律知識,切實做到結論公正性
質量檢驗人員不但要有較強的技術素質,而且還要有較高的法律知識。檢驗過程中的技術標準要求,同樣具有法律效力。因此,學法有利于深刻理解標準的權威性。同時,有關質量法規與其它法律是相互聯系的,要求質量檢驗人員既要懂得、理解有關質量法規,又要明確一些基礎的法律知識,以利于準確、公正地出具檢測數據。質量檢驗工作既具有技術屬性,又具有法律屬性,因此,質量檢驗人員在工作中要不徇私、不徇情,反映出產品的真實質量特性。
總之,檢測結果的科學性、公正性是體現質量檢驗人員素質的所在,而質量檢驗人員的自身素質又體現出質量檢驗工作的水平。提高質量檢驗人員的素質是提高產品質量的一條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