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的目的就是為了加強計量監督管理,實現單位統一、量值準確可靠,以實現同一被測量測量結果的可比性、一致性。要實現這一目的,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就是達到這一目的的技術保證和措施。量值傳遞是將計量基準所復現的單位量值,通過計量檢定(或其他傳遞方法),傳給下一等級的計量標準,并依次逐級地傳遞到工作計量器具,以保證被測對象的量值準確一致,這一過程稱為量值傳遞。量值溯源是通過一條具有規定不確定度的不間斷的比較鏈,使測量結果或測量標準的值能夠與規定的參考標準(通常是國家計量基準或國際計量基準)聯系起來的特性,稱為量值傳遞。
1 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的區別
量值傳遞是具有法制性的,是強制執行的;執行機構為各級計量行政部門、國防計量管理部門,作用對象為企業、次級計量行政部門,執行方式是按照國家檢定系統表的規定自上而下逐級傳遞,中間有嚴格的等級劃分,層次多,中間環節相對也多,誤差和準確度容易造成損失。檢定周期、檢定項目和測量范圍都是按照國家、部門和地方的有關技術法規或規范的規定進行的。檢定系統由議定和框圖構成,其內容包括國家計量基準、各等級計量標準、工作計量器具名稱、測量范圍、不確定度或允許誤差極限和檢定方法等。量值溯源是具有較強的自覺性和主動性,是在工業、企事業的實驗室中執行,企業也根據測量準確度的要求,自主地尋求具有較佳不確定度的參考標準進行測量設備的校準。執行方式可以超級也可以逐級溯源,自下而上主動地尋找計量標準,是自下而上的追溯,中間環節不需要嚴格的等級傳遞、中間環節相對也較少,可以減少逐級傳遞造成的誤差。內容和范圍上來講,打破了地區和等級的界限,實行主地就近的原則。方式不限于檢定、標準和比對方式,還允許采用信號傳輸,計量保證方案多種量值溯源方法。
2 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與檢定與校準的關系
檢定是量值傳遞的重要手段,也是溯源性比較鏈的一個環節,檢定也可以看成是把量值與計量標準、基準聯系起來實施溯源性的一種行為,反之校準是量值溯源的重要手段,但從開發校準活動作為比較鏈的一個環節,也可以說是通過計量標準在進行單位量值的傳遞。通常采用檢定,但有時沒有計量檢定規程,也可通過校準實施管理,大量計量器具可實施校準,但按我國《計量法》規定,非強制檢定的計量器具也可自行進行檢定實施管理,以通過計量檢定硲計量器具其準確度。可見檢定與校準都是實施計量溯源性的重要沙塵和手段,作為一個測量鏈存在著量值傳遞或量值溯源的概念,但在某一個環節或點上,其實既是在進行蝦仁傳遞也可以說在進行量值溯源,但要十分注意,必須區分檢定與校準是兩個概念,是兩種不同形式,其性質是完全不同的,計量檢定是計量法制管理行為,是確定計量器具法定特性及其法定地位,而校準不具有這種地位,它只是進行量值溯源為計量器具賦值。
3 現有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體系的改進
我國現有的量值傳遞體系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建立的,計劃性和法制性很強,多數需在實驗室內進行,不允許企業自行調整,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產品的質量關系到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測量結果是否準確,是否與國家或國際標準一致是企業質量保證的一部分。因此,量值溯源是企業測量設備質量保證的重要因素,現已成為世界各國企業的自覺行為。量值溯源說明計量檢測設備的校準是企業生產經營自身要求獲得準確的量值,具有較強的自覺性、主動性和靈活性。在社會主義市場機制下,需要對現有的量值傳遞體系進行調整和完善,除了加強計量的法制管理外,還要補充工業企業需要的量值溯源的校準方式,以適應現代化工業發展的要求,并和國際通行做法相一致。
量值傳遞和量值溯源作為保證計量準確性和一致性的方法,是兩個緊密關聯的互逆過程。我國現有的計量體系更多的是突出自上而下的強制性的量值傳遞,今后則更應該根據計量的不同特點,加強對溯源的支持,以利于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更好的為生產、貿易和科研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