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招生制度改革意見審議通過
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召開,其中審議了《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后按程序報批實施。會議指出,考試招生制度是國家基本教育制度。總體上看,我國考試招生制度符合國情,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必須通過深化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提高人才選拔水平,適應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要求。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總的目標是形成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模式,健全促進公平、科學選才、監督有力的體制機制,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成果的終身學習立交橋。考試招生制度改革要在充分論證搞好頂層設計的基礎上,試點先行,分步實施,有序推進。
三部委:消除農村學校66人以上超大班額
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等三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印發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底線要求的通知》,提出“全面改薄”20項底線要求。通知指出,底線要求以《中小學校設計規范》《農村普通中小學校建設標準》《農村寄宿制學校生活衛生設施建設與管理規范》《國家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基本標準》等國家標準、教育行業標準及相關政策文件為基本依據。要求各地通過實施“全面改薄”項目,用3年至5年時間,全面消除D級危房,確保學生1人1桌1椅(凳),寄宿學生每人1個床位,消除“大通鋪”現象,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
教育部:建學校管理標準實驗區
日前,教育部制定印發了《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并啟動實驗區工作。據了解,該標準由基本理念、基本內容和實施要求三部分組成。針對義務教育學校管理工作特點,管理標準立足學校實際,以學生和教師為中心設置了6項管理職責,分別是:“平等對待每位學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營造和諧安全環境、建設現代學校制度”,6項管理職責下設22項管理任務,管理任務共下設92條管理要求,基本涵蓋了學校管理的主要方面。此外,為了檢驗管理標準提出的92條要求是否符合地方實際,在地方主動申請的基礎上,教育部確定北京市海淀區、山西省呂梁市孝義市、江蘇省泰州市、山東省威海市、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四川省成都市蒲江縣、貴州省貴陽市等7個地市、區縣為管理標準實驗區。
民政部:試建新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
民政部近日下發通知,在第一批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礎上,將第二批試點工作擴展至北京市朝陽區等78個地區。試點地區將探索建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監測預防、發現報告、幫扶干預”聯動反應機制,構建覆蓋城鄉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網絡,推動建立“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督為保障、國家監護為補充”的監護制度,形成“家庭、社會、政府”三位一體的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工作格局。通知指出,第二批全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試點工作要將救助保護對象延伸至困境未成年人,包括因監護人服刑、吸毒、重病重殘等原因事實上無人撫養的未成年人,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遺棄等侵害的未成年人,缺乏有效關愛的留守流動未成年人,因家庭貧困難以順利成長的未成年人以及自身遭遇重病重殘等特殊困難的未成年人。
兒基會:呼吁家長多陪孩子
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近日宣布,將邀請育兒專家在全國多個城市開展講座,通過傳授科學育兒知識,倡導“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陪伴式家庭教育理念。據介紹,這些兒童教育專家公益講座,將從“科學喂養”“生命之初”“早期教育”三個方面對年輕父母們進行指導。對多城市共3501個樣本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50%的父母平均每天陪伴孩子不足1小時,近60%的父母承認,日常照顧孩子的最大主力是家里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