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建議非洲國家增加兒童教育和醫療投入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近日發布名為《非洲2030一代》的報告指出,非洲在2050年前將新增20億人口。屆時,全球41%的新增人口將出生在非洲,非洲5歲以下兒童的數量將占全球總數的40%。目前有30%的非洲兒童生活在受沖突影響的地區,11名兒童中有1名會在長到5歲之前夭折,是高收入國家平均值的15倍。報告建議非洲國家在教育、醫療等領域增加對兒童的投入,從人口增長中獲得經濟和社會紅利。報告統計顯示,目前,世界16%的人口居住在非洲,35年后,非洲人口將占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而在21世紀末,非洲人口預計將達到世界人口的40%。報告稱,如果非洲國家不優先投資兒童的話,非洲大陸將無法利用接下來數十年人口轉型中的優勢;如果不能落實關注兒童平等的包容性政策,非洲人口的快速增長將阻礙相關國家消除貧困的進程。
新加坡: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清潔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報道,為了培養學生對社區的責任感,新加坡所有中小學與初級學院(相當于國內的高中)將推行清潔運動,由學生提供建議,并在校內與社區展開愛護環境的工作。據了解,清潔運動將是“德育在于行動”(Values-in-Action)的其中一環。學生將扮演主導角色,由他們提出如何保持學校與社區清潔的建議,校方則從旁協助學生把點子化為行動,以可持續的方式在社區推展。該國教育部認為,新加坡學校位于社區中,如果學校也能為鄰里盡一份力,讓居民看到學生對社區的貢獻,那么學校的形象也會由此改變。據悉,目前,已有14所學校同新加坡公共衛生理事會合作打造清潔的鄰里。
韓國:中小學普及降低音調的國歌
韓國首爾教育廳日前發布消息稱,為方便學生演唱,教育廳將國歌的音調調低3度,新編了更適合演唱的國歌版本,并已經在一線學校中普及。據悉,韓國學生在開早會時唱不上去原版《愛國歌》(韓國國歌的歌名)的最高音部分,唱高音的時候聲音明顯變小,只聽得見伴奏音,如果學校普及新版國歌,相信會有更多的學生能夠完成國歌演唱。原版韓國國歌是由歌唱家演唱并錄制的,而新版國歌由來自首爾煙村小學和首爾藝術高中合唱團的100名學生演唱,還錄制了幼兒園、小學生、中學生版以及普通版,供不同對象使用。報道說,這是1948年韓國政府建立66年以來首次在學校普及降低音調的國歌。
英國:首次用DNA測算基因對學習能力的影響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報道,由牛津大學、倫敦大學學院和國王學院日前共同發表的一份研究認為,后天的成長環境對兒童在文理學科的差異表現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份研究結果極大程度上否定了當前學界普遍認同的兒童文理學科能力與基因密切相關的主流說法。據悉,這個結果是基于一份對近2800個英國家庭的調查所得出的,也是研究者們首次用DNA來測算基因對學習能力的影響。在研究中,科學家先對年齡在12歲的雙胞胎們和無血親關系的兒童們進行閱讀理解及閱讀流暢程度的測試,隨后測試了國民教育課程中的數學題目,并對他們的基因數據進行比照,希望分析出遺傳學在多大程度上影響了他們在考試中的表現。此項研究發現,基因對閱讀和算數能力有“一定程度上”的影響,但更大程度上起主導作用的是環境因素。
日本:充實中小學校“海洋教育”有用意
日本《讀賣新聞》8月13日報道,日本政府將根據新的要領,充實有關加深對領土、領海和海洋資源等國家主權理解的“海洋教育”,目的是因應周邊有爭議島嶼所采取的行動,將海洋知識等納入各科目教學范圍,使日本青少年學生能夠學習掌握“體系性的知識”。據悉,日本文部科學省制定的《學習指導要領》,是指導高中小學教學內容的基本事項和總則,每10年左右修改一次。文部科學大臣有權根據其咨詢機構“中央教育審議會議”的建議對要領進行修改,并將指導意見體現到教科書編纂等教育活動中。按計劃,日本文部科學省今年秋天將向其咨詢機構“中央教育審議會議”征詢《學習指導要領》的修改內容,并結合今年該要領修改的情況,研究在要領的總則中寫明“海洋教育的重要性”等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