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的感受是最好地學習的感情基礎。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小學數學教師當前急需解決的任務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開發學生的潛能。要達到此目的,就必須提高數學課的趣味性。
尊重學生個體差異
課堂上,當學生喜歡某種活動時,他們便會全情投入,還會有最高的學習效率和最佳的學習效果。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就必須為孩子創設快樂的學習環境,激發學習興趣,以促使學生樂學,達到學習的自主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新課改提出了許多新理念,如: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生活中有數學,數學中有生活;要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倡探究式學習,小組合作學習。要適應新形勢發展,必須有新的教育觀念。首先,對學生重新認識,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愛好,要充分估計每個孩子的潛在能力,要信任理解孩子,讓每個孩子都抬起頭來,都體面地學習,千萬不能讓孩子在群體面前顯示自己無能。其次,要用和藹的目光面對全班的學生,經常用語言和學生交流,如“我很榮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學不謀而合”“某某看法很有創意”“你對這一點的看法很獨特”等。對于不完全正確的答案,注意發現它的閃光點:“我聽懂了你的意思”“你說的這一點有道理”“你能再解釋一下嗎”。以前,每節課結束,筆者常說:“有不懂的找老師。”現在常說的是:“你有什么體會或遺憾?”“今天的課,誰還想發表看法?”這樣,就能體現出老師和學生平等與民主。最后,對同一個問題應從不同的角度下結論,從能力的培養入手,使學生的特長得以充分發揮。
“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新課程的核心理念。為了踐行這一理念,教師必須尊重發育遲緩的學生;尊重學業成績不良的學生;尊重有過錯的學生;尊重有嚴重缺點和缺陷的學生;尊重和自己意見不一致的學生。尊重學生,意味著不傷害學生的自尊心,要做到:不體罰學生,不辱罵學生,不大聲訓斥學生,不冷落學生,不羞辱、嘲笑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教師不僅要尊重每一位學生,還要學會贊賞每一位學生:贊賞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與專長,贊賞每一位學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成績,贊賞每一位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現出來的善意,贊賞每一位學生對教師和教科書的質疑。熱愛每一位學生,才能使學生熱愛數學,課堂才能充滿生機。
讓“生活”走進課堂
學習數學無非是為了用。為了能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具體問題,為了長大后能在社會上生存,數學不能遠離生活,不能脫離現實。實踐證明,數學學習一旦和生活聯系起來便會變得有趣。興趣是一種具有積極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數學知識本身是抽象的,但它又寓于生活,扎根于現實。因此,教師應努力把數學問題情境生活化,將數學與學生的生活、學習聯系起來,使課堂充滿生活氣息。這就要求,備每一節課前都要想到這些知識與哪些實際例子有聯系,生活中哪些地方使用它。盡量做到:能在實際情境中融入數學知識的,就不會干巴巴地講;用喜聞樂見的例子,替代枯燥的例題;能動手操作的,就不要灌輸,不包辦代替;有模仿再現實際應用的練習,就引進課堂,與書本練習題配合使用。
例如:在教小學一年級《100以內的連減》時,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上課,便舉行了一個頒獎儀式:先讓得“優”的15名女生到講臺上站成一排,每人發一朵小紅花,得“優”的10名男生到講臺上站在第二排,每人發一面小紅旗,并讓全班同學鼓掌向他們表示祝賀。然后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還有多少名同學的作業沒有得“優”嗎?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說說你的想法嗎?你認為應該怎樣計算?這個內容實際上就是本節課所要教學的例題。只是把它換成了學生熟悉的情境,他們就能很自然地找到兩種解法,可以從總人數里去掉15,再去掉10,也就是連減。也可以先想想兩次一共有多少名同學站到了講臺上,再從總人數里一起去掉。學生自己列式,自己解釋。這樣不但讓學生比較形象、直觀地理解了連減的意義,牢固掌握了連減的計算方法,而且表揚了作業優秀的同學,激勵其他同學向他們學習,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增加了學習興趣。
把學習變成具體感受和體驗
小學數學是數學教育的基礎,是孩子們一生中學習數學的開始。如何在孩子們面前展示出一個五彩繽紛的數學世界,把抽象、枯燥的數學變得生動有趣,讓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愛數學,主動地用數學?筆者認為,關鍵是要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把抽象陌生的數學變成具體的感受和體驗,讓數學知識生活化。現代兒童心理學研究表明,兒童學習數學時,他們的心智活動離不開具體事物的支持;而且,小學生的學習帶有濃厚的感情色彩,對熟悉的生活情景,感到親切,有興趣。只有當數學不再板起面孔,而是與孩子們的生活實際更貼近的時候,他們才會產生學習的興趣,才會進入學習的角色,才會真正感受和體驗數學的魅力與價值,增強理解和應用的信心。在教學中,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原型入手,喚起他們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感受,使抽象的數學知識變得具體。
在教學過程中,要創造性地學習數學課程標準,創造性地駕馭教材,處理教材,不斷地自我調節,以達到課程目標的要求。在課堂教學改革中,每一位教師都要轉變觀念、更新知識并將這些體現在每一個教學活動中,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改革不再是一句空話,才能使小學數學教學產生實質性的變化,真正做到“把課堂還給學生,把學生當作學習的主人”。這樣的課堂才能生動有趣,才能提高效率。
(作者單位: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紅炭山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