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職業·理論版》2014年第2期刊登于天紅、劉連梅的文章指出:隱性德育課程的觀念近年來逐漸被人們所接受,有關這一課程的具體問題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作為一種過去不為人所知,具有潛隱性影響的特殊課程類型,它的發展完善必然經歷一個對相關德育資源的發掘吸收和改造整理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深化對隱性德育課程的理性認識,探討這一課程的具體運作模式,是保障這種課程形式健康發展的基礎。然而,很多學校還沒有明確的課程規劃方案,因此應在認識隱性德育課程本質和規律的基礎上對其蘊含的價值進行挖掘、開發和合理利用,進行積極布局。從隱性德育課程影響要素的范圍和實施途徑來看,主要可以從學校課程形態和校園文化形態兩個層面進行建構,才能全面實現隱性德育課程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