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概況
作為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課外科技活動之一,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于1992年,每年舉辦一次,1994年起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共同主辦。在教育部領導“擴大受益面,保證公正性,推動教育改革”的指示下,在各級教育行政部門和廣大教師的積極指導和參與下,20多年來參賽規模增長迅速,已經發展成為全國高校中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
1990年12月7日至9日,上海市舉辦大學生(數學類)數學模型競賽,這是我國省、市級首次舉辦數學建模競賽。1991年11月23日至24日,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第一屆第三次常務理事會決定成立數學模型專業委員會,決定組織1992年部分城市大學生數學模型聯賽。后來,這個委員會實際上成為我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的主要組織者。1992年11月27日至29日,部分城市大學生數學模型聯賽舉行,這是全國性的首屆競賽,10省(市)74所院校的314隊參加。此后,大賽規模越來越大,參與的高校和學生越來越多。
該競賽一般在每年9月舉行,賽期3日。競賽章程規定,大學生以隊為單位參賽,每隊3人(須屬于同一所學校),專業不限。競賽分本科、專科兩組進行,本科生參加本科組競賽,專科生參加專科組競賽(也可參加本科組競賽),研究生不得參加。每隊可設一名指導教師(或教師組),從事賽前輔導和參賽的組織工作,但在競賽期間必須回避參賽隊員,不得進行指導或參與討論。
全國統一競賽題目,采取通訊競賽方式,以相對集中的形式進行。競賽題目一般來源于工程技術和管理科學等方面經過適當簡化加工的實際問題,不要求參賽者預先掌握深入的專門知識,只需要學過高等學校的數學課程。競賽評獎以假設的合理性、建模的創造性、結果的正確性和文字表述的清晰程度為主要標準。競賽期間,參賽隊員可以使用各種圖書資料、計算機和軟件,在國際互聯網上瀏覽,但不得與隊外任何人(包括在網上)討論。
大賽影響
目前,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已成為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該大賽在高校中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獲獎證書也是大學生在求職時最有力的佐證之一。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高校學生報名參賽。為鼓勵和表彰在競賽組織工作中成績優異或進步突出的賽區組委會,該競賽還專門設立了組織工作優秀獎。同樣,為了保證競賽的公平與公正,該競賽還實行了異議期制度。
2013年9月13日至16日,2013高教社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期間,來自全國33個省(市、自治區,包括香港和澳門)以及新加坡、印度的1326所高校2萬多參賽隊的7萬多名大學生參加了本項競賽。通過專家評閱,最后選出1820隊獲全國獎,其中本科組一等獎273隊,二等獎1292隊,分別占參賽總數的1.3%和6.5%;專科組一等獎44隊,二等獎211隊,分別占參賽總數的1.3%和6.1%。
這項競賽給學生提供了親身體驗運用數學方法和計算機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的機會,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以及推動高校數學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數學建模競賽,對于數學建模在社會上的應用來說是非常大的促進和動力。2007年6月,國內首家數學建模公司——北京諾亞數學建模科技有限公司在北京正式注冊。負責人魏永生介紹說,他們的創業理念是為直接和潛在客戶提供一種前所未有的數學建模優化及數學模型解決方案,真正為客戶實現投資收益的最大化、生產成本費用的最小化。諾亞數學建模正以其專業化的視角不斷拓展業務壯大實力,并積極涉足鐵路交通、公路交通、物流管理等其它相關領域的數學建模及數學模型解決方案、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