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概況
“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創始于1997年,每年舉辦一屆,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英語口語賽事。 “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由團中央學校部、全國學聯、北京外國語大學主辦,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及中國教育電視臺承辦。歷經十幾年品牌積淀和不懈努力,“外研社杯”英語辯論賽的權威性、規模以及品牌影響力已被全國廣大的英語教師及在校大學生所認可,在高校中享有盛譽。十幾年來,已有累計1000余所高校精心培訓選拔優秀人才組隊參賽。
1997年至2001年,大賽初創時的規模僅限于邀請全國范圍內的8支到16支高校代表隊直接參賽,上海交通大學獲得首屆“外研社杯”冠軍。此后的幾年內,北京外國語大學、復旦大學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分別奪得冠軍殊榮。隨著比賽名聲的迅速擴大,越來越多的學校渴望加入“外研社杯”參賽。地區預賽制度應運而生。每年全國開設6個到8個賽區,每個賽區容納12支隊伍報名。如此一來,參賽名額明顯增加,極大滿足了高校英語學習者的需求,也鼓舞了大家的熱情。
2005年,“外研社杯”大膽向國際化賽制邁出第一步,轉制為全美大學生辯論賽的通用模式——美國議會制持續推廣和培訓,最終使廣大英語學習者熟悉了賽制、磨練了語言、鍛煉了思維。由此開始,被“外研社杯”贊助出國參賽的冠、亞、季軍隊伍,屢屢代表中國在各項國際和洲際辯論賽中獲得大獎。比賽也同時走上了商業化合作的道路。卡西歐有限公司、劍橋大學出版社等高端品牌先后成為“外研社杯”的贊助單位。大賽為合作伙伴儲備了優秀的人力資源,也將良好的企業形象植根于高校學子心中。
大賽影響
為使“外研社杯”辯論賽與“辯論界的奧林匹克”——世界大學生辯論賽制度接軌,2010年經過大規模的賽前培訓,“外研社杯”更上一層樓,采用“四隊辯論制”這一世界最先進的賽制。每輪英國議會制辯論比賽中有4支辯論隊同場,每隊2人。支持辯題的隊伍稱為“正方”,駁斥辯題的隊伍稱為“反方”。正、反兩方分別由兩支隊伍構成,并分別發表開篇陳述和總結陳詞。每一支隊伍都需要與另3隊進行競爭,最后決出第一名至第四名。至此,比賽的賽制和日程安排真正實現了國際化,并將長期保持下去。
2013年11月2日,第十七屆“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總決賽在外研社大興國際會議中心打響最后決戰。本屆大賽歷時5個月,全國6大賽區共有超過400所高校參賽。經過校選賽、地區賽、總決賽3個賽階層層選拔,來自四川大學代表隊的喻靜、陳婧斬獲桂冠,中山大學梁億鵬、沈凌獲得亞軍,清華大學周小琪、魏洪浩、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張秋雨、吳維皓獲得季軍。宋鴿、安賀喜、謝雅琪等7名同學獲得“最佳辯手”稱號。
共青團中央學校部部長陳光浩說:“外研社杯全國大學生英語辯論賽成功舉辦了17年,今年辯題扣時代脈搏、社會變革的熱點話題,體現了時事性、政策性和人文性,引領青年學子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韓震則肯定了英辯賽中的“思辨”魅力,大賽將英語學習從狹隘的純語言視野里解放出來,打開了思辨空間,激發批判性思考和創新精神。
經過十余年發展,該項賽事不僅規模和影響力日益增強,比賽水平也日益提升。大賽主裁判長何京鍇認為:“本次參賽選手專業背景更加多元化,有更多非英語專業的同學加入到比賽中來,并且表現出眾。由于賽事已舉辦多屆,規模不斷擴大,所以有更多更強的隊伍參賽,賽事的整體水平越來越高。”
這些年來,大賽成為優秀大學畢業生的搖籃。許多“外研社杯”出身的優秀辯手,如今已奮斗在大公司、大企業的一線崗位上。外交部、歐盟商會、《環球時報》、路透社……都能見到辯手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