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事概況
全國大學生運會由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共青團中央聯合主辦,分屆次由不同省市人民政府承辦。比賽按照普通高校組成的甲組和高水平運動隊試點校和體育院校組成的乙組分別進行了比賽。大賽每4年舉辦一次,至今已舉辦9屆。全國大運會宗旨是“團結、奮進、文明、育人”,為在大學生中形成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斷提高健康素質,努力促進大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發(fā)展,充分展示新時期我國大學生健康向上的精神風貌,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第一屆大學生運動會1982年8月10日至19日于北京市舉行。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qū)的2552名運動員參加了這次盛會。本屆大會共計有2人達到國家級運動健將標準,106人達到一級、1049人達到二級運動員標準。大會還評選了“五講四美”模范運動隊和模范運動員。
最近一次是2012年在天津舉行的第九屆大運會。會期10天,共設田徑、游泳、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武術、健美操、定向越野、跆拳道、毽球、橋牌12個比賽項目,全國31個省(區(qū)、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以及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qū)都派出了代表團,共585支運動隊的4700多名運動員。大運會期間,還召開了高校體育工作會議,并舉行大運會“校長杯”評選和科學論文報告會等活動。為體現大運會的特點,大會賽事除定向越野外,均安排在天津12所高校和海河教育園區(qū)進行。天津從56所高校12萬報名者中選出3500名賽會志愿者、500名禮儀志愿者參與大運會各項服務。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說,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是對大學生運動競技水平、高校體育和素質教育工作的一次綜合性檢閱,為大學生運動員同場競技、盡顯英姿搭建了平臺。全體運動員頑強拼搏、超越自我,體驗競賽魅力,詮釋體育精神,充分展示了當代大學生的良好素質和時代風采。
大賽影響
大運會的目的是要以育人為宗旨,突出教育特色,講求綜合效益,體現“團結、奮進、文明、育人”的精神。通過競賽活躍文化生活,提高青少年學生的健康水平,發(fā)現和培養(yǎng)優(yōu)秀體育人才,檢驗和提高學校課余訓練水平,來推動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經過20多年的發(fā)展,大學生運動會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競賽規(guī)則和競賽體系,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的綜合影響,并且呈現出以下特點:從參賽隊伍來看,規(guī)模不斷擴大,人數不斷增加;從項目設置來看,逐漸多樣化,分組明確;運動成績來看,水平越來越高,增幅較快;從資金運作來看,由最初的完全靠國家財政撥款舉辦,已逐步過渡、轉向到依靠社會,采用商業(yè)運作的方式來舉辦;從參與賽事的涉及面來看,不僅涉及到教育界、體育界,各大商界和媒體也廣泛參與大學生運動會的舉辦過程。
隨著新聞傳播媒體的現代化,人們對大學生運動會的了解越來越多,關注大學體育、大學體育競賽的人們也不斷增加。現在,全國大學生運動會逐漸成為我國國內體育重要賽事之一,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同的反響。這些社會的影響效果主要體現在:各地高校更加重視學校體育工作,更加重視高校課余體育訓練和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社會各行各業(yè)也廣泛參與高校體育工作的建設。
可以說,全國大學生運動會是大學生頑強拼搏、超越自我的平臺,是燃燒激情、收獲友誼的盛會。大運會彰顯“新里程、新跨越、新精彩”主題,充分展示當代中國大學生昂揚向上的青春活力、奮發(fā)進取的精神風貌、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良素質,必將激發(fā)廣大青少年參與體育運動的熱情,積極推進奧林匹克精神傳播,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和學校體育事業(yè)發(fā)展。事實上,有很多的大學生為了實現個人夢想,為站在大運會的舞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