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于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強調的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和實現高等教育的功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作為黨委領導下主抓意識形態的部門,成都大學黨委宣傳部務必積極投身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全力以赴,同心同德,以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為抓手,努力推進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
高等教育中的引領作用
群眾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歷史觀的基本觀點,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生命線和根本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工作路線。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經驗證明,堅持黨的群眾路線,不僅是黨領導人民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建立人民民主專政政權、順利實現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證,也是黨帶領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奪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勝利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保證。
從宏觀層面講,克服一切困難辦好大學教育,既是黨在教育事業上發揮領導作用的具體體現,更是廣大人民群眾對黨的信任和重托,是黨和群眾心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的紐帶。所以,從政治上講,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應該旗幟鮮明地加強黨對教育事業的領導力度:以讓黨性強、熟悉教育業務的同志進一步激發主觀能動性,作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高校產生正能量的評判標準;以讓最廣大人民群眾對高校建設成果滿意,作為高校自身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的終極目的。從方法上講,應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進一步確立高等教育“以人為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戰略主題,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牢固樹立“人才培養”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堅持德育為先、能力為重、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要求,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因材施教,嚴格教學管理,健全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養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具體而言,就是要把黨的群眾路線貫穿于高校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各方面。當前,隨著成都大學事業快速、持續、健康發展,學習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實踐活動,團結帶領全校師生員工堅持走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們必須把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作為夯實高校意識形態陣地、推動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著力點,增強群眾觀念,拓寬服務渠道,不斷擴大工作覆蓋面和影響力;以學生為本,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教育教學為重點,不斷提升工作針對性和說服力;把以服務強管理,以服務提效能,以服務促發展為手段,不斷提升工作作風、干部作風和師風教風;把面向基層、服務群眾、滿足師生精神文化需求為方法,不斷開創宣傳思想文化工作的新局面。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堅持
思想政治教育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是黨的生命線,更是高校意識形態陣地的主戰場,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高校宣傳工作的首要職責。要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實效,更好地凝聚、引領、服務群眾,就必須將群眾路線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終,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根本工作方法,改變“從書本上來、到考試中去”等流于表面的形式主義,真正讓黨的方針政策、思想觀念入腦入心。
在理論宣傳教育上,通過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和豐富多彩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從社會各階層群眾自身經歷的偉大變化著手,大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大眾化,用黨的創新成果武裝黨員、教育師生,扎實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全過程,使其堅定地樹立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在輿論引導上,有重點地做大、做強正面宣傳,及時主動有效地引導熱點話題,回應師生訴求,反映師生心聲。注重用事實說話,引導群眾明辨是非,有力回擊各種歪風邪說,牢牢掌握意識形態主陣地的輿論話語權。在思想道德建設上,積極拓展載體、途徑和手段,動員師生廣泛參與道德文明建設,切實弘揚道德風尚,增強精神力量。
發揮“輔政親民”作用
宣傳文化工作承擔著宣傳群眾、動員群眾、服務群眾的重要責任,本質上就是群眾工作。只有自覺貫徹群眾路線,主動面向群眾、熱忱服務群眾,才能確保宣傳工作屬于人民、服務人民的性質和方向,才能更好地發揮宣傳工作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重要作用。在新聞報道方面,要轉變觀念,眼睛向下,重心下移,要多報道反映學校教學、科研、學生、服務地方的成績;要轉變文風,精簡、改進和規范政務報道,講師生愛聽的話,關注師生關心的問題,從師生的角度出發去做新聞報道;要主動運用新媒體的語言和視角,用新鮮活潑的方式,增強宣傳報道的效果。對常規的政務新聞做出多元化、多角度的報道,真正發揮“輔政親民”作用。
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堅持
在物質文化建設方面,要大力加強校園人文建設。通過在景觀建設中融入學校發展歷程、校友事跡、廉政文化、特色專業、科技創新、志愿服務、和諧自然等要素,提升師生對學校的認同感和歸屬感,提高學生服務國家、服務人民的社會責任感和勇于探索的創新精神,進一步弘揚成都大學“求真務實,自強不息”的大學精神。
在精神文化建設方面,緊緊圍繞“自愛、自修、自尊、自強”的校訓和“求真務實,自強不息”的大學精神做文章。在評優評獎方面,既要重視評比結果,也要重視評選過程;既要突出典型人物(團隊),更要注重弘揚典型事跡。通過創先爭優活動,展現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服務第一線的教職員工和優秀學生的風采,起到激發正能量的作用。
在制度文化建設方面,要進一步完善學校各項規章制度。通過制定大學章程,落實黨代會、教代會、工代會責權,行使黨委常委會和校長辦公會職能,開好專題民主生活會、開展民主評議、加強廉政監督,建立領導干部聯系班級制度、領導干部聽課制度,開通校長郵箱,設立職能部門(學院)官方微博等,保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有效貫徹實施。
在行為文化建設方面,要大力加強校園品牌文化活動建設。按照校、院(部)、班級、社團多層次多維度地部署校園文化活動。校級品牌文化活動體現引領化、精品化,院級品牌文化活動反映專業化、示范化,班級活動強調普及化、日常化,社團活動突出特色化、經常化。尤其是在校級文化活動建設中要按照黨的群眾路線的要求,認真梳理各單位開展的活動,找準群眾反映突出的問題,著力解決工作中的“華而不實”。對全校性的各類會議、儀式、評比表彰等進行統籌安排,合理分配時間,把握工作節奏。開展群眾路線學習活動,通過個人自學、集中宣講、專題輔導、學習討論等方式,確保入腦入心。開展領導干部帶頭講黨課,組織參觀法紀教育基地,觀看警示教育片,重溫有關“四風”方面的規定等形式多樣的學習活動,促進黨員干部自省自警。開展聽取意見工作,定期組織校長接待日、師生座談會、統戰座談會等,廣泛深入地聽取基層黨員、干部和群眾的意見。
結束語
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全黨政治活動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當前各級各類黨組織的一項重大政治任務。作為在校黨委領導下意識形態陣地建設、宣傳思想文化建設的牽頭部門,黨委宣傳部對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重任在肩,務必提高認識,明確責任,精心謀劃,認真組織,保障落實,確保教育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取得實效。
(作者系成都大學黨委宣傳部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