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藍光照明▕
日本政府要求建筑設計師在設計房屋時將預防自殺的因素考慮在內,如盡量使輕生者找不到跳樓自殺的地方。2001年,日本一些車站上紛紛安裝了鏡子,目的是讓企圖臥軌自殺的人在自殺前再看一看自己的臉,意識到死亡的恐懼,從而打消自殺念頭。
另外,日本越來越多的公共場所開始采用藍光照明,據稱這能起到抑制自殺的作用。日本大阪鐵道公司率先在自殺事件頻發的月臺安裝了藍色照明系統,結果一年內沒有人跳下月臺。日本隨之在各地推廣大阪的做法。
▏美國:社交網絡▕
美國聯邦政府利用社交網絡、手機應用及其他技術來發現自殺并阻止可能發生的自殺。據路透社報道,Facebook的一個服務項目可以讓用戶報告他們在互聯網上看到的來自朋友的有關自殺的言論。網站接著會給可能的自殺受害者發送電子郵件,敦促他打一個熱線電話,并在互聯網上與一名心理咨詢師交談,交談內容保密。聯邦政府為預防自殺提供了5560萬美元的撥款,這些資金將用來資助自殺預防計劃。
▏印度:追究刑責▕
在印度,自殺是違法行為。那些被“抓獲”的自殺未遂者,要么簽署承諾不再自殺的保證書,要么進監獄服刑。印度為防止自殺還成立了“反自殺警隊”,負責搜尋有自殺傾向的個人,巡視自殺多發區域。
在印度農村,為防止農民自殺,印度政府除了給農民提供補貼之外,還通過讓農民出演肥皂劇的方式“開導”他們。在這樣的肥皂劇里,農民是真正的主角,也是全劇的中心線索。劇情主要是教育農民培養多種思維,教他們如何應對不盡如人意的事件。
▏韓國:“假死體驗”▕
首爾市政府曾在跳橋自殺事件高發的麻浦大橋設置電子面板。當有人走近大橋護欄時,面板就會點亮并致以問候:“我知道你這段時間過得不容易”,或者“你今天感覺怎么樣?”但政府的努力適得其反。一年之后,在麻浦大橋上跳橋自殺的人數同比增長了六倍。
韓國還有一些預防自殺機構推出了別出心裁的舉措,比如“假死體驗”。體驗者會穿上“壽衣”,拍攝“遺照”,在“葬禮”儀式后躺進棺材。工作人員則會蓋上棺蓋,釘上釘子,撒上泥土,讓體驗者在棺材里躺五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