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支遇到重大貪腐行為或者不容易調查取證的案件時,廉政公署才會動用的部隊;根據歷次行動的結果,只要他們參與,所檢控案件判罪率100%,比廉署整體檢控率高30%,可謂百發百中。
今年是香港廉政公署成立40周年,影視作品對這支獨立于警察、直接向特區行政長官報告的紀律部隊多有報道,但它的“地下工作者”們臥底小組卻鮮為人知。
小組的全稱為“線人處理及臥底行動小組”,隸屬廉署最重要的專事調查部門執行處,專門用于聯絡線人、策劃臥底行動。
行動一般會在收到可靠線報后進行部署,也可能被安排在高危行業以預防貪腐,但無論如何都要遵守流程:先評估行動的必要性并擬定計劃書,然后經由一名首長級(助理處長級)或以上人員批準,行動才能展開。
《青年參考》報道稱,自1995年起,臥底小組每年要執行20次任務。但廉署的案件調查周期很長,數月到數年都有可能。所以,廉署并不輕易動用臥底小組。
現任香港“監警會”(全稱為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署理助理秘書長蘇干明曾在廉署擔任調查主任,28歲時他被委派去前影視娛樂事務處做臥底。
他的工作是一名“發牌官”,發營業執照。香港當時的游戲機產業興盛,而影視娛樂事務處正是負責發放游戲廳營業執照的機構。
跟警察隊伍的臥底不同,廉署臥底的行動直指權力圈層中有一定地位的人員(包括公職人員和私營機構高管),看他們是否利用職務之便獲利。

這就是蘇干明的任務。臥底一段時間后,另一名發牌官給了蘇干明三萬元港幣,并暗示蘇,蘇干明負責的一家游戲廳的營業執照還沒發出,要盡快辦理這筆錢成為蘇干明收獲的第一筆賄賂,也證明影視娛樂事務處通過發放牌照貪污的事實。在臥底九個月后,他最終獲得了15個涉案人員的確鑿證據。
不過,蘇干明的受賄行為并不會被追究。廉署的臥底在做違法行為之前,必須從律政司取得“特赦令”上司指示下執行任務的行為,可免于起訴。
但臥底們也有一個底線,不能夠引誘他人犯罪。比如說涉案人員的貪污,不能是因為臥底主動塞錢。2012年,兩名廉署臥底假扮紅酒商人接近一名香港賽馬會會員,為了得到入會資格,向這名會員行賄25萬港元這筆錢便不是臥底主動提出,而是來自這名會員的索取。最后,這筆錢經過法庭程序后,法院判決這名會員把25萬賠給廉政公署。
雖然區別于需要深入黑社會內部等的警察臥底,廉署臥底的行動看起來風險少了許多,但他們仍然要從一開始便事事小心。蘇干明在香港一次電視節目中透露,他為了那次行動還去整容為了假裝一個初來乍到的大學生,他將自己顯黑的皮膚進行了磨白。
在行動當中,廉署還會安排另外的調查員負責支援、提供協助。蘇干明說,曾經多次在凌晨與疑犯交易時,他總可以看到廉署同事的車,或者看見一對男女在毫無情調的地方“浪漫散步”。
像蘇干明這樣的臥底,來自廉署有職位空缺時面向社會的公開招錄。根據廉署的官網公布,最低薪級職位的月工資為15850港幣,助理廉政主任的月薪在17735到31650港幣之間。他們獨立于警察和公務員,但屬同在“體制內”薪水最高的,特別是兩年合約滿后還會得到兩成半的約滿酬金。
所以一般來說,每當有招聘消息公布,應聘者眾,包括畢業的大學生、工程師、銷售人員、公司經理、公務員等。臥底小組更歡迎有過商界工作經歷的人,因為他們往往被認為接觸面較廣,扮演臥底更得心應手。
不過,無論誰執行任務,他們的行動一直在廉署的掌握之中,每一位臥底都必須把每天工作事無巨細地寫成日記它們都將成為呈堂證供。即使喝酒“應酬”至深夜,也要把日記記下來,因為如果時間相隔太長,法官可能不采信。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香港的規定,作為案件偵查者的警察一般以證人身份出庭,廉署的臥底調查人員也是如此,只是他們比別人多了一塊屏風法庭用屏風將證人欄隔開,只有法官才能看到他們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