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時》是新千年之后最成功、最有名、影響力最深遠的反恐美劇之一,它送給了全球觀眾最驚心動魄的八天,從2001年到2009年,觀眾們每年都要在長篇累牘的等待里,跟隨小強度過一個一個不吃飯、不喝水、不上廁所的小時。
它的走紅一方面得益于其緊張刺激的高強度劇情,另一方面也因其生逢其時—這幾乎是“9·11事件”之后,第一部立足于反恐、濃重描摹反恐英雄的劇作。得民心者得天下,更何況,劇集將每分每秒都寫滿恐慌與逃亡,讓觀眾的觀看時間與故事時間重合,這種獨特的觀劇感受,有一種不由分說的侵略感。
《24小時》一拍八年,更是21世紀前十年影響到中國劇迷的重要作品,它的地位一直是始祖級的、緬懷級的和毋庸置疑的,直到2010年結(jié)束時,大家才戀戀不舍地發(fā)現(xiàn),原來男主角杰克·鮑爾那上躥下跳、急迫緊張的人生才過去了僅僅八天,而劇外的人們則早已畢業(yè)工作、結(jié)婚生子。

正因為如此,當(dāng)FOX宣布老瓶新酒上柜:《24小時:再活一天》第九季重啟時,所有人都感慨了,昵稱小強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直接進化為老強,年近50歲的主演基弗·薩瑟蘭還在危機重重中備受折磨,游戲般地兇猛闖關(guān),繼而永遠不死。
但《24小時》卻是一部越拍越郁悶,越拍越無法令人看到希望的電影,男主角小強在第一部解決了危機后,像一個普通的中產(chǎn)階級一樣回歸了上班族的生活,他有一個光明的結(jié)尾,像普通人一樣地陪伴女兒和生活著。
但為了能讓劇集被續(xù)訂和續(xù)拍,杰克·鮑爾每一年都要付出生離死別的一天,之后的每一季他都要失去一些什么:妻子、家庭、朋友、同事,以及被背叛和出賣,所有構(gòu)成他正常生活的一切,都隨著八個24小時在逐漸失去,他甚至染上毒癮,在第四季里居然失去了特工的身份,連秩序和體制都嫌棄了他。
可以說,《24小時》是以一個硬漢反恐劇作為起點的類型劇,槍林彈雨之后,卻讓唯一的主角上演了希臘悲劇式的極端墮落,他具有一種孤膽英雄的悲愴感,經(jīng)歷著失去再失去,卻屹立不倒、不死不滅。
而這種精神現(xiàn)今仍在流行嗎?從《24小時:再活一天》的口碑與收視來看,略顯尷尬,“9·11”的陰影和冷戰(zhàn)情結(jié)逐漸不再是人們焦慮點,硬漢能解決的槍戰(zhàn)、反恐和剿滅毒販子已經(jīng)不是當(dāng)今人們的第一恐懼和輸出需求,對于內(nèi)外世界的無所適從才避無可避地需要來自文化偶像的精神慰藉。
主流觀眾開始追逐振奮組團的超級英雄,新興觀眾在觀摩賣腐賣顏的時下流行,硬橋硬馬卻千瘡百孔的杰克·鮑爾,真的還吸引人嗎?
他活了那么多個24小時,卻依然無法自救,每一年每一天都陷入被追逐、被殺戮和被迫失去的危機中,新觀眾與老英雄的相遇面面相覷,而《24小時》第九季的重歸,真的只能成為一場集體懷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