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二〇一四年五月十四日
地點: 南京鳳凰文化俱樂部禮堂
人物: 張洪量
這一天,作者張洪量中午坐高鐵從上海抵達南京,然后馬不停蹄地趕到大眾書局水游城店參加了一場簽售會,七點半又出現在了一場名為“蛻變人生”的講談會現場。
所謂蛻變,就是這位創作并同莫文蔚合唱了《廣島之戀》的臺灣歌手寫了一本“講述黃種人的過去與未來”的書。他為這本書取了一個很“標題黨”的名字《黃書》,因此,講座一開始,他就需要對這個“黃”字做一番解釋:“它是我們皮膚的顏色,在古代,黃色是皇帝專用色,很尊貴。直到民國初年后才有了‘掃黃’的說法。”他希望能把“掃黃”改成“掃淫”,讓“黃”字恢復原意。
被問及為何要寫這本書,“就是要為黃種人正名”,他說,這個想法始于1991年,在紐約大學讀電影學碩士的他深深地感受到了“黃種人在這個城市里的地位,白種人又是如何控制著利益和優勢。”說著說著,他變得有些激動,“我不算憤青,我的憤怒有特定對象,是西方1%自大驕傲的白人,特別是男性。”也許是意識到了自己的偏激,他很快補充道:“99%的都還是可以和善相處的。”
相比較談書時的嚴肅,談起生活的張洪量顯得放松許多。他現在的主業是在臺北最大的牙科診所做牙醫,一個月有近20萬人民幣的收入,張震岳也是他的患者。“有粉絲去找你看牙會受到特別照顧嗎?”現場有人問,“不會,”張洪量回答得很干脆,“我會介紹別的醫生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