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注:前段時間京東CEO劉強東承認與正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學習的“奶茶妹妹”章澤天相戀,這所培養過王力宏、李云迪女友的美國名校再次走紅)
目前在哥大留學的中國留學生總數在1000人左右,中國留學生在哥大有自己的學生會,會組織一些聯誼活動。記者在一次萬圣節聚會上與章澤天有過一面之緣。章澤天當時穿著“海綿寶寶”的服裝,在一群穿著性感的女生中顯得很獨特,不斷有男生過來找章澤天合影。聊天中,章澤天話不多,一直安靜地微笑傾聽。
對于哥大在中國網絡上的意外走紅,留學生們都表現得很淡定。有學生表示,哥大女生就是一群論智商比不上哈佛,論美麗比不上北影(北京電影學院)的普通女孩。據畢業于哥大新聞學院的董曉樂稱,身邊很多人都不知道“奶茶妹妹”是誰,“哥大人沒有什么特殊的標簽,但是作為常青藤學校一分子,我們提到學校還是很有自豪感的,這和名人找不找我們學校女生當女友無關。”
《環球時報》4月14日丁小希、李天陽、劉皓然:《揭開“哥大女神”面紗》


(編者注:4月蘭州自來水苯超標事件發生后,記者采訪了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科學研究院教授王寧,王寧在石油管道安全管理方面有二十多年的經驗,所在研究院亦為中石油直屬機構)
記者:事故的原因之一,是市政管網與輸油管道交叉。這樣的隱患,在全國排查中發現得多嗎?
王寧:數據我沒有。類似的隱患肯定有,而且很嚴重,尤其在一些新興的城市。國務院的通知下達后,很多地方的政府壓力非常大,真正的問題是,不知道怎么去排查隱患。
記者:地方政府不知道怎么去排查,如何解釋?
王寧:最大的問題是規劃。無論油氣管道建設,還是城市公用管網建設,都沒有整體規劃。由于領導的調整,城市規劃又經常變動,大部分城市沒有地下管線的詳圖,包括位置、走向……地方政府并不全部了解自己城市的管線狀況。所以,所謂的隱患排查,他連這些輸油管線在哪都不清楚呢。
記者:你是否同意這樣的判斷:中國的管道安全事故正進入高發期?
王寧:確實,客觀方面,我們國家的上一個管道建設高潮,是上世紀70年代,大規模修建民用的油氣長輸管道。譬如,“11·22”事故中的東黃復線,是上世紀80年代建設的。一般而言,管道設計的壽命為50年。因此,那個年代修建的管線,其壽命已接近終點。
《南方周末》 第1574期,嚴定非:《中國管道安全事故正進入高發期》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給北京三聯韜奮書店全體員工回信,希望把24小時不打烊書店打造成為城市的精神地標。這是李克強第二次致信三聯書店。
2012年6月,三聯書店80周年店慶時,李克強曾專門致信。李克強在信中說,“我是三聯書店多年的讀者,也曾經常在三聯韜奮書店的書叢中流連并購書”。
記者:你們之前和李克強總理是否有過接觸?
樊希安(三聯書店總經理):李克強總理和書店交往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從那時起,總理就是三聯書店的讀者。他還給我們的《讀書》雜志寫過東西。
我聽別人說,總理經常到我們這里買書,后來他來得比較少了。我也聽別人和我說,李克強總理特別喜歡看書,他在當省委書記時就經常去書店。閑暇時在書店能待上大半天,甚至是一天的時間。
《新京報》4月23日,儲信艷、宋識徑:《李克強:不打烊書店應成城市精神地標》

(編者注:此前,美媒批評中國因技術及管理的原因,延誤馬航失聯客機搜救,但據下文,中國的國產高科技載人潛水器“蛟龍號”事實上“仍在待命”)
“使用效果好壞最終是看綜合效應,不是看單一指標。”“蛟龍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主要設計者告訴記者,“蛟龍號”也有其“軟肋”:跑得慢,航速只有一節(1.852公里/小時);續航能力12個小時,除去上浮、下潛時間,真正海底作業不過五六個小時。
相比之下,最大航速四節、有25小時續航能力的“藍鰭金槍魚”更適合大范圍搜尋。換言之,“蛟龍號”只有等到殘骸位置基本確定后才有可能“下海”。
“我們需要創造條件給‘蛟龍號’爭取到一展身手的機會,如果不去參加搜救工作,那么世人對‘蛟龍號’能力的懷疑就永遠無法消除。”他說。
《中國青年報》4月23日邱晨輝:《馬航MH370搜尋中的大國科技較量》

下文收集了共計268個地級市2831個市長和市委書記的信息,考察了地級市主要官員(市長和市委書記)的晉升激勵對城商行信貸規模和信貸質量的影響,結果顯示:
53~54歲的地方官員可能有非常大的晉升壓力,希望能以優異的政績來證明自己,一方面彌補自己年齡上的劣勢,另一方面,一旦錯過這個時期的晉升機會,隨著年齡的增加,將永遠失去仕途的發展可能。
銀行信貸規模與年齡呈倒U形關系,城商行的信貸規模隨著地級市主要官員的年齡先逐漸增加然后逐漸減小。從總貸款結果來看,當地方官員年齡達到52歲左右時,信貸規模最大。這進一步證明,官員在53~54歲晉升壓力最大時,干預經濟程度最大,他們極力希望短期內拉動經濟增長以彌補年齡的弱勢。
《東方早報》4月22日,紀志宏、周黎安、王鵬趙鷹妍:《離任后地方官員晉升和仕途終結概率與年齡關系》
“有一段時間公安機關查得比較嚴,鎮領導就有意見,召集公安開會說,我們請你們把酒店管好,不是管死。”一位經常接觸警界的東莞媒體人士告訴記者。
在公開場合,談論掃黃是東莞警察的禁忌,私下里,他們會苦著臉告訴你,在東莞做警察也難。他們不愿進酒店,因為“看到了不抓又不行,影響更不好。”一位警察說。
色情業帶給基層警察一種職業性的尷尬,派出所是地方治安的維護者,他們必須對色情業有所行動,但另一方面,囿于上級的指示,又要掌握力度和分寸。這就在東莞公安系統制造了一種怪象,當一個派出所所長的職位空缺時,候補的警員卻不愿接任。
只有一種情況例外,假如酒店老板有“通天”的本領,獲得了更高級別的保護,就可以不理會市、鎮兩級公安。
《中國新聞周刊》第655期徐智慧:《五星級“紅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