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多次前往山西采訪,他的見聞是,此前一位煤老板花費7000萬辦婚禮,但后來富豪們與他吃飯時,輕車簡從,四個人只吃了六個菜(其中一道菜還是土豆泥)—變化如何產生?文章回答了這個問題。
兩年前的3月18日,山西聯盛能源(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聯盛集團”)董事局主席邢利斌在三亞麗思卡爾頓酒店為女兒舉辦大型婚禮,女方嫁妝為六輛法拉利,并邀請了眾多明星到場演出。外界傳言這場盛大的婚禮耗資超過了7000萬。
有知情人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邢利斌當時的高調讓山西省與聯盛集團所在的呂梁市的相關領導“勃然大怒”。
山西呂梁市非公經濟組織工作委員會、呂梁市工商聯為此專門發布了《關于對全市非公經濟企業家的三點要求》,明確要求企業家樹立正確的利益觀、財富觀,不炫富、不擺闊、不揮霍,把資本積累用于擴大再生產,傾心回報社會、回報人民。
上述知情人士稱,“嫁女事件”后,邢利斌非常懊悔與自責,此后兩年頗為低調,媒體此間也很少有關于邢的報道。
由于資金鏈斷裂,自去年11月29日提出重整申請以來,位于優質焦煤主產區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總資產600億”的聯盛集團總部,每天都有債主上門。
四個多月過去了,聯盛集團的重整方案還在原地踏步。依據法律規定,聯盛集團應自2013年11月29日起的六個月內向法院及債權人提交重整計劃,最長不超過九個月。
參與此次重整的山西某律師事務所主任劉斌(化名)判斷,“聯盛集團破產的可能性不大”。他認為,呂梁市乃至山西省都“不敢冒險”,如果引爆這個“炸彈”,呂梁極有可能爆發區域性的金融危機,大批民營企業將會陪著聯盛“殉葬”。
“聯盛集團重整,看起來是300個億,事實上會波及到高達2000億至3000億元的資產規模。”劉斌表示。

對于山西這個地方而言,煤炭始終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上世紀90年代,在“有水快流”的辦礦突進時期,山西煤炭行業并不“多金”,也不風光。相反,彼時的礦主由于市場低迷,每年春節都要外出躲債,日子過得頗為凄慘。
新世紀以來,隨著煤價的走高,山西迎來煤炭“黃金十年”。這一時期,受利益驅使,數以萬計的煤礦開足馬力進行超能力開采,私挖濫采遍地開花。“多小散亂”的煤礦格局注定了問題的多發,既有惡性礦難,也有“官煤勾結”。這一時期,“煤老板”成為媒體熱詞,由于奢靡多金,這個帶有貶義的稱謂屢遭外界詬病。
2008年,為了應對礦難頻發與資源浪費,山西高層開始強力推行資源整合,山西的辦礦主體銳減,而產業規模卻得到大幅提升。伴隨著山西“煤炭新政”的實施,一批“煤炭新貴”登上歷史舞臺。
邢利斌等人正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與整合前的山西“煤老板”不同,“煤炭新貴”大都高知聰慧,有著超凡的國際視野與人脈資源,游走于政商兩界,并活躍在資本市場。
事實上,“聯盛帝國”的棋局注定是“險棋”,當年山西資源整合恰逢國家“四萬億”計劃出臺,鋼鐵、水泥、煤炭等產業高速增長,并在此后四年達到頂峰。
也許是過度相信經濟的持續高增長,誤判了形勢,邢等大批新貴幾年前“跑馬圈地”,大量兼并煤礦,而巨額的技改資金全部來源于銀行貸款、信托以及民間資本。
如果“黃金十年”繼續延續,煤炭的豐厚利潤或許可以維系這條脆弱的資金鏈,一直到基建礦井的投產。但經濟下行的現實沒有給邢一線機會。
機會同樣沒有留給別人,我在采訪聯盛期間獲悉,呂梁當地一共有12家企業為其貸款提供擔保,金額在140億左右。而聯盛同樣也為其他企業提供了140多億的擔保。這種現狀如果處置不力,很可能會出現“火燒連營”的結果。
除此之外,富商的陷落變相地“綁架”了地方政府,以聯盛集團與海鑫鋼鐵為例,兩家民企職工均過萬,都是當地占比很高的納稅大戶,如果企業破產,勢必會危及當地的就業與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