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父親搞企業時33歲,他是22歲。我看他以后比海倉低不了多少,海倉是高中生,他高中就在國外上。”11年前,山西富商李海倉被槍殺,在國外讀書的長子李兆會一下子被推到了海鑫集團權力爭奪的中心,想力保孫子繼承父業的李兆會的爺爺在接受采訪時這樣說。
今年,李兆會也33歲了。他繼承的這家山西最大民營鋼鐵集團被曝陷入巨額債務危機,六個高爐全部停產。
“好端端的一家企業,硬是讓李兆會這個小孩給玩完了,現在全縣都在為海鑫受累,出租車的生意都要差不少。”有媒體引用了當地出租車司機的這句評價。在山西聞喜縣,海鑫集團解決了近萬人的就業,貢獻了該縣近一半的財政收入。
一時間怨聲載道。政府、媒體、和海鑫有關的各行各業的人們紛紛站出來指責這位“少主”愛玩、敗家,“并沒有把心思放在企業上”。
李兆會沒有回應。事實上,他很少和媒體打交道,僅在接任初期接受過幾家媒體采訪。這和他的父親很不一樣。
“原來李海倉非常喜歡媒體,對媒體的態度非常歡迎和開放。他基本上不離開聞喜,就待在海鑫里面,而李兆會則完全相反?!甭勏部h有官員這樣埋怨。
恐怕官員真正想埋怨的是,他也不愛與政府打交道。李兆會在聞喜露面的次數屈指可數,大多數時間,他都在北京或上海,據說縣長想見他都沒能找到人。而李海倉遇害后,談到海鑫繼承人問題時,縣委書記曾這樣夸口:“我是海鑫建設指揮部的總指揮,副書記、常委、人大常委會主任、政協主席都是副總指揮,李海倉是排在最后的副總指揮?!?/p>
決定接班時,李兆會的發言就帶著一絲悲壯色彩,“既然這樣做對這個企業有利的話,我自己22歲以前無憂無慮地生活,可以啦,人生也就60年,22歲就這樣過去已經可以啦?!?/p>
但是,最大的問題是他對鋼鐵行業不感興趣。與傳言中的“愛玩”相差甚遠,他雖然不喜歡家族企業的主營業務,但在逐步掌握了家族資本后,學金融出身的李兆會逐步將企業重心轉向了投資。
2004年,他入股民生銀行,成為第十大股東,并在兩年后的股市暴漲中讓自己成為中國排名第78位的富翁。此后,他又入股過光大銀行、山西證券、銀華基金等多家金融機構,還分別在北京、上海成立了至少三家投資平臺公司,但都未獲得顯著成績。據《中國企業家》報道,李兆會最初的所謂投資成功不過是在吃父親留下的老本,民生銀行的交易在李海倉生前就已經接近談妥。
近年來,李兆會唯一的新聞,只剩下與女星車曉結婚又離婚的八卦新聞。
而這次仿佛一下子出現的債務危機,實際上并不是那么簡單。2008年后,由于產能過剩,鋼鐵業“躺著掙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海鑫2009年時便曾停產,再加上股市轉跌,李兆會本人和海鑫鋼鐵的金融鏈條越拉越緊。
如果沒有好的復產方案,李海倉一手創立的海鑫鋼鐵很有可能“被吃下”—山西省內一直在推動鋼企重組,海鑫便是太鋼兼并重組的目標之一。一切表面的紛爭,不過是更大動作的前戲而已。但是,李兆會依然沉默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