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飲用水品牌說自己是“大自然的搬運工”,然后就有另一個品牌針鋒相對:“不是所有自然水都是好水,我們搬運的是……”市面上的瓶裝水一般有四種標簽:礦泉水、礦物質水、天然凈水、純凈水。聽起來兩兩相像,其實只有礦泉水和天然凈水來自大自然,而其他兩者都是人工產物。
看看這兩種真正來自自然的水,礦泉水是未受污染的地下水,天然凈水則取自地表,包括山泉水、冰川水等。這兩種水經過簡單的凈化處理,去除細菌和微生物,再灌裝,就變成了商品。礦泉水的礦物質含量比天然凈水要高一點。
顧名思義,純凈水里除了H2O什么也沒有—經過蒸餾、電滲析、反滲透等工序,礦物質、有機成分與有害物質一起消失了。在純凈水的基礎上人工添加少量礦物元素,便成了礦物質水。
國家從來沒有規定純凈水和礦物質水的原料必須來自大自然,只要是“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水”就可以了。即便用自來水做原料也并不違規,至少,自來水要比很多江河里受污染的水更安全。
進口礦泉水,例如依云,為什么這么貴?因為它有“優質水源”:天然過濾的阿爾卑斯山融雪。為了保護水源,當地農民甚至不用化肥。
但這依然來自廣告宣傳。高價的真正原因是關稅,以及它在中國刻意塑造的“高大上”品牌形象。礦泉水關稅最高達90%。在巴黎的便利店里,依云的價格比國內同等容量的農夫山泉還低。
那么,“大自然的水”真的更好嗎?很難說。有營養學家認為,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在日常飲食中就能獲得,無需靠水來補充。另一個賣點“天然弱堿性”也遭到專業人士的質疑:在被你喝掉之前,弱堿性的天然水就會被空氣“酸化”。
不過,瓶裝水依然是最佳飲用水。燒開的自來水雖然殺死了微生物,卻無法解決有機污染物和重金屬離子;桶裝水和飲水機的組合也令人擔憂,每次接水時“咕嚕”翻涌的氣泡會帶入大量灰塵和微生物;而挑選一款當下最時髦的家用凈水器?那又是另一門更高深的學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