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每個芬蘭人都能為你背誦諾基亞的發展歷程:149年前,芬蘭西南部諾基亞河畔誕生了一家木材紙漿工廠,此后,這家公司從造紙、生產橡膠和電纜到進入電視機行業,最終成為全球手機行業霸主。
諾基亞一度等同于芬蘭。根據芬蘭經濟研究所的數據,1998 年至 2007 年,諾基亞的出口額占芬蘭出口總額的20%;2000 年,諾基亞對芬蘭GDP的貢獻達到4%,但到了2012 年,它的貢獻值已變成負數。
此后,諾基亞帶給芬蘭的就只剩下傷害。2013年9月,微軟正式收購諾基亞手機業務部,芬蘭工商聯合會的消息顯示,收購前的一個月全芬蘭人心動蕩,制造業、建筑業、服務業和零售業的信心指數都大幅下滑。
芬蘭央行預測,因為諾基亞關閉工廠和裁員的影響,2014年芬蘭將面臨國民經濟零增長。貼在芬蘭身上的諾基亞標簽正在漸漸撕去,但這個國家不愿放棄高科技產業,許多更小、更年輕的創業公司冒出頭來:2011年至2013年,芬蘭的游戲公司數量翻了一番,“憤怒的小鳥”等嶄新的形象開始為芬蘭代言。
現在,這個寒冷的國度又把希望寄托在數據存儲產業上。2009年,谷歌在芬蘭小鎮Hamina收購了一家舊造紙廠,并將其改造成數據中心。是波羅的海冰冷的海水讓谷歌選中了這里。大型科技公司的數據中心通常有成千上萬臺服務器,需要非常先進的降溫系統。在芬蘭等北歐國家建設數據中心就能利用自然條件降溫,進而大大降低成本。
除了谷歌,微軟也在芬蘭北部建設了一個數據中心,投資額高達2.5億美元。在這場“靠天吃飯”的競爭中,其他北歐國家也不甘示弱,Facebook在歐洲的第一個數據中心就放在了瑞典。
因此,除了天氣,芬蘭要想在這場“數據中心之爭”中拔得頭籌,還需要其他“武器”。目前,芬蘭已鋪設了7100公里長的國內光纖網絡,此外,還會在波羅的海底部建設一條連接德國的海底光纜。快速的網絡、廉價的電費和寒冷的天氣加在一起,就是芬蘭向科技巨頭們兜售的新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