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1973年,徐皓峰大概是一個讓評論家難以置喙的創作者:撇開參與編劇《一代宗師》這種集體創作不說,其自編自導的《倭寇的蹤跡》《箭士柳白猿》口碑兩極分化,長篇小說《武士會》《大日壇城》也同樣語句破碎、情節分裂,既讓人驚訝,又讓人錯愕;倒是2006年發表的《逝去的武林》,講述了他的二姥爺,形意拳大師唐維祿、尚云祥、薛顛的弟子李仲軒的一生及其對形意拳的闡釋,在當今的武術界刮起過一陣口述歷史的風潮。然后是2007年的《道士下山》,作為徐的長篇處女作,獲得的好評遠甚于他后來的小說,出版不多時便脫銷,直到今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才將之再版,加上另外兩本帶有口述性質的《高術莫用》(本書是徐皓峰之弟徐駿峰所著)《武人琴音》,徐皓峰身后的世界終于日漸清晰起來。
徐皓峰特別在哪里?我猜想,其特別之處就在于他提供了異類的知識:對傳統武術的理解、對民國江湖掌故的熟稔,還有對那一整個“逝去的武林”的生動再現。
在《道士下山》中,作者通過道士何安下的經歷,引出民國的太極拳高手、修煉形意拳的中統特務、梨園名角、西域高僧、日本間諜、政府要員,不僅如此,還有深山里的高人騙子、狐貍精、等待“周天子”重新降臨亂世的法師等一串人物……可是,吊詭的是,那些奇人、奇事、奇技仿佛不是徐皓峰寫作的本意,而只是填充和容納他見識的皮相,比如,就這么來說吧
他借即將圓寂的如松法師的口說出他對中國社會的觀察:“群龍無首,百姓自理是人類最合理的制度,但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座寺廟一,管都就不死可,能不做管到就!亂你們看著辦吧。”
在小說的一開頭,他寫1926年的杭州,何安下為了逃離山中巨大的寂寞,放棄了五年的修行選擇下山,在西湖邊,身無分文的道士猶豫要不要接受時髦貴婦的施舍,但當貴婦掏出銀角向他伸過去的時候,他卻“猛然高抬右手,抓住一片飄飛的柳葉,顯得是在尋找生活情趣,而非乞討”。當女人離去,何安下只能繼續忍受饑餓,然后徐皓峰筆鋒一轉,開始顯露他的另類他寫道:“山中修道時,曾學過一種抵御饑餓的功法,名為’食氣’含一口氣在嘴里,等著它溫熱起來,然后像吞一個飯團般吞下,此法會引起大量唾液分泌,在喉頭發出’咕嚕咕嚕’聲響。”
類似的“旁逸斜出”比比皆是:何安下的師傅趙心川讓他摸自己的后背,“每一條肌肉都像一條蛇在盤爬纏繞”,是為了說明太極拳的“動勢”;何安下抄寫醫方,卻體會到太極拳的精義,全身都放松,唯有無名指要用力;同盟會暗殺的技巧來自戰國刺客留下的“猿擊術”,日本柳生流的劍術其實是中國人傳下的;柳生家族的刺客“暗柳生”只吃自己種的大米,外出旅行如果口糧吃完,寧愿餓死也不能吃別人的食物……
而中國刺客柳白猿講述猿的來歷也頗有意思。他說“雜食為猴,食露為猿”,但猿食露水,其實是為了吃陽光;他說動物不如植物,因為植物直接模仿太陽,而動物則模仿月亮,只有猿是動物中的異類,它們會直視太陽。古代刺客以白猿自稱,也正是因為在“夜煉”之后進入“日煉”,像猿一般開啟了自身的太陽系統。至于圓中求圓的太極拳,其原理也無非是在描畫太陽的軌跡……
這一類的“知識”是充滿“邪典”氣質的,不同于學院派的小說家,他筆下的江湖、人情世故和禮儀風俗都是充滿細節的不是操作性的細節,而是說教式的細節,例如師徒反目便是他反復書寫的一個主題,原因無他,是中國的武人無法戒除嫉妒的心理,師父見徒弟武功高出自己,就總要伺機鏟除。
看徐皓峰的小說,常常有一種他深信如此的感覺,例如他寫臥底山中的中統特務段遠晨借王羲之的字來解釋形意拳,徐皓峰卻會借題發揮,說起中原漢文化的衰敗與世家的沒落相關,“世家的存在,令文化人有了自重的余地。明清科舉制度,則奪取了文化人的退路,不做官便沒有尊嚴,做了官便沒有自由”;又說筆法與槍法相通,馮承素本《蘭亭序》最受今人推崇,是舍本逐末,是漢文化的恥辱,等等。
不過,不知道算不算可惜的是,小說的后半段近似于妖言,與前半段傳統的武俠小說大相徑庭,狐仙的出現難免突兀,大癡法師妄圖通過法力來救世就更有一種荒誕的色彩。在那真真假假之間,很難說哪些是作者故意埋藏的“私貨”,例如他借即將圓寂的如松法師的口說出他對中國社會的觀察:“群龍無首,百姓自理是人類最合理的制度,但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座寺廟,都不可能做到!一管就死,不管就亂你們看著辦吧。”
這簡直就是徐皓峰對中國歷史循環往復的總結和預言了。
|閱讀推薦|
[日]內田樹 著 張玲玲 譯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年6月 32.80元
《為什么他們是猶太人》
猶太人為什么那么優秀?猶太式智慧的秘密是什么?猶太人為什么會遭到長久的迫害?反猶太主義的根源是什么、是否還將繼續存在下去?日本著名學者內田樹通過本書對猶太人問題進行了一次極具風險的真相深掘。
[英]薩達卡特·卡德里 著 楊雄 譯
新星出版社
2014年7月 49.50元
《審判為什么不公正》
法庭猶如一個劇場,幾乎從人類誕生之日起,就上演著各種荒誕的劇目。本書通過對各種歷史審判軼事的復盤,不僅令今天的讀者重新知曉水審、火審、面包奶酪審,更揭示了誰在支配審判、影響判決的真相。
韓寒 著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4年8月 32.80元
《告白與告別》
作為韓寒2014年最新的隨筆作品,《告白與告別》與電影《后會無期》的同步推出有為后者造勢的意味,但書中韓寒用一貫的詼諧筆鋒、解構姿態敘述的近幾年來的所思所悟以及對他人眼光的態度與回應,或許是重新認識他的一個契機。
梁曉聲 著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4年6月 39.80元
《真歷史在民間》
這不是一本歷史書,而是梁曉聲通過個人經歷,以散文的筆法真實記錄半個世紀名人高干、大小官員、各色商人等的命運,用人物經歷組合而成的年代史,本書的后半部分則更多地關注日本與美國社會問題,試圖尋找解決中國問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