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的《小時代3》與韓寒的《后會無期》狹路相逢,霸占了“后《變形金剛4》的暑假檔”。前后兩年的時間里,兩位年輕人用青年作家的導演處女作作為話題,闖入中國電影圈,《后會無期》在《小時代3》上映一周后襲來,二人同場競技也造足了話題,上映首周也奔著幾億票房而去了。
有趣的是,這兩個在圖書資本市場各受認可的青年作家,在電影處女作上均成為了“吐槽話題”,《小時代》被認為是超長MV和超長PPT,而被寄予厚望的《后會無期》遭到了“這簡直就是WORD”的尖刻評價,可見兩位作家對影像劇情操控的乏力感。

作家當導演的前例雖然并不多,但也并非絕無僅有。恐怖大王斯蒂芬·金的小說被改編了無數次,成功之作比比皆是。1986年,他自己曾經執導過一部電影《火魔戰車》,并且還親自客串了其中一個角色。這部電影投資約900萬美金,票房成績則為700萬美金,IMDB的評分僅有5.4分。那次不成功的導演經歷顯然讓斯蒂芬·金喪失了對這行的興趣,之后,他寧為編劇不為導演,比如,去年的美劇《穹頂之下》就由他本人擔當制作和編劇。
但如今中國的情況和1986年的美國顯然不可同日而語。郭敬明、韓寒雖然身份是作家,但他們更像明星—對于社會大多數人來說,他們的衣食住行、言行舉止、戀愛婚姻都比他們作品本身更引人關注。在上海電影節的新浪潮導演論壇上,郭敬明抒發了自己的“電影商品觀”。他說,現在不是父輩那個常常挨餓的時代,而是一個大家在日餐、法國菜之間有足夠選項的時代。《小時代》看到了這些新影迷的需要,“這種需要就像房間里的大象一般明顯,誰先看到了,誰就能成功。”
一大撥中國作家對當導演躍躍欲試中:劉恒已經簽約,麥家準備翻拍《暗算》,劉震云正期待懸賞。
而韓寒也從另一個角度看到了當下的市場需求,他拍攝的《后會無期》沒有來自于他任何一部小說,而是來自于他自覺波瀾壯闊的腦洞,人們發覺韓寒也并不比郭敬明的格局大多少,兩個人都不負責表達時代,而專注抒發自我,郭敬明熱愛物質生活,而韓寒則講著荒蠻青春和中年危機。
從九把刀的《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到今夏兩位作家的對陣,中國作家“寫”電影越發地欣欣向榮了,據悉,劉恒、劉震云、麥家等名家也已經打算脫離編劇身份,躍躍欲試操控電影,準備大展拳腳。繼劉恒簽約小馬奔騰準備當導演后,劉震云也明確表示自己也有這種能力,期待有遠見的影視公司來懸賞;麥家更透露了自己的導演計劃,就是親自翻拍電影《暗算》。作家出身的孔祥照,也就是孔二狗,因跨界做導演、編劇、演員,而被眾好友戲稱為“史上最偉大的四棲文藝屌絲”。當過記者、寫過小說的彭浩翔以一部文本化的電影《志明與春嬌》成名,他自己就聲稱要“像邁克爾·克萊頓一樣,把自己寫的故事拍給全世界看”。
作為作家或者文字工作者,他們很大的優勢在于沒有歷史負擔,沒有專業抱負,就算是填鴨式補充了三四個月導演知識的新手,但在粉絲看來,依然天縱奇才;在市場看來,依然是具有新鮮感的巨額貨品,也許無法成就經典,卻具有十足的資本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