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的持續高溫讓痱子這種“季節性病癥”開始頻繁出沒,耐受力較差的寶寶極易中招。哪些做法可以預防這些煩人的“小紅點”?專家在這兒提醒您,在對抗痱子的時候,千萬別掉進網上流傳的那些誤區。
特邀專家 陳少君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皮膚科主治醫師
專家觀點
少吹空調勤擦汗
中醫理論講究天人相應,也就是說應該根據四季氣候調節身體,如今生活條件提高了,有些人夏天稍感悶熱就立馬打開空調,雖然這樣做可以得到短暫的涼爽,但這是對人體機能非常不利的做法,長此以往就會損害自身的排汗調節功能,得不償失。
我們說空調不是不可以用,但也絕不是為了“少出汗”就讓空調陪您度過整個夏天,一般來說,正常出汗是對身體相當有益的,此時只需要注意補充水分,保持身體電解質的平衡即可。
對于寶寶來說,盡管減少過度出汗可以有效降低長痱子的幾率,但是專家也告訴您,在炎炎夏季,應該盡可能讓寶寶處于涼爽的環境內——這個環境最好不要單純依靠空調來營造,比如定時開窗通風、吹吹風扇,即便打開空調也要切記,室內溫度不要過低。
而且,家長一定要注意,夏天給寶寶穿著的衣服一定要選擇透氣、寬松又吸汗的材質,這樣會有助于汗液的揮發。此外,如果看到寶寶汗液增多,一定要及時用柔軟干燥的毛巾輕輕擦拭干凈,尤其是皮膚褶皺處要格外注意,以防汗液存留。如果發現衣服由于出汗被浸得潮濕,則一定要及時進行更換,切勿馬虎大意。
另外,飲食方面也一定要注意,一定要吃一些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忌食辛辣油膩。尤其是濕熱體質的寶寶,可以讓他多喝一些綠豆湯、冬瓜湯等清熱祛暑的食物。
誤區1
痱子粉使用無限量
對于爽身粉、痱子粉之類的用品,很多家長都會覺得給寶寶涂抹一些并無大礙,但是對于已經長出痱子的寶寶來說,可能就會增加毛孔負擔,從而引發新的皮膚問題,尤其是患上紅痱或膿痱的寶寶,就更是雪上加霜了。
對于皮膚并無破損出疹的寶寶來說,涂抹爽身粉的確可以保持身體干爽,但一定要掌握好度,因為涂抹過多的話,對于過敏體質的寶寶反而會起到相反的效果。一般來說,只需在寶寶肌膚干爽時涂抹薄薄一層即可。
另外,有些痱子粉中含有過多的化學添加物,所以在選擇時,建議家長多看看成分表,盡量選擇成分相對簡單的產品使用。而且,對于寶寶來說,最好使用兒童專用痱子粉,不要使用成人產品。如果皮膚已經破損的話,花露水這種帶有刺激性的用品最好還是不要使用。
誤區2
十滴水不稀釋就使用
有些人覺得作為祛暑良藥的十滴水、藿香正氣水等,只有越純越濃才越有效,其實這也是個大大的誤區,因為濃度太高直接進行涂抹的話,反而會對皮膚造成刺激。十滴水的正確用法是:兩支十滴水(每支10毫升)與2斤水進行混合稀釋之后再進行使用,不過在使用之前一定要將皮膚擦拭干凈,不管是預防還是治療,都是比較有效的。
最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兌入的水溫也是有講究的,一定要是溫熱水。因為溫熱的水可以讓閉塞的汗孔重新打開,從而排除多余的汗液。同理,在大汗淋漓之后,迅速使用涼水洗澡、涼毛巾擦臉都會給肌膚帶來冷刺激,因為此時皮膚血管仍處于擴張狀態,立即使用冷水沖洗會引起血管收縮,反而會造成散熱困難、體溫升高,更容易“激”出痱子,所以這些做法也都是絕對不可取的。
誤區3
為了涼快刮禿瓢
一到夏天,馬路上就多了很多剃得锃光瓦亮的“小禿瓢”,很多家長為了讓寶寶過個涼快的夏天,擔心一頭烏黑濃密的頭發會影響寶寶肌膚的散熱,所以就會給孩子剃干凈又省事兒的光頭,認為這樣不僅能徹底涼快了,還能減少寶寶頭頂出汗的機會。
其實,這也是家長們認識上的一個誤區,因為寶寶的頭皮很嫩,頭發可以充當第一重的保護屏障,失去了這層保護,反而會增加寶寶被陽光灼傷、引發感染等問題的幾率。如果真覺得寶寶的頭發有些厚重,也不要徹底剃光,留下薄薄一層即可,如果遇到手潮的師傅,刮傷了寶寶嬌嫩的頭皮,反而更加不好處理。
誤區4
使用牙膏去痱子
甭管是直接將牙膏涂抹在患處,還是將牙膏溶于水中泡澡,網上流傳著關于多條“牙膏祛除痱子”的“小妙招”。其所謂的理由就是,很多牙膏中含有中藥、薄荷等健康材料,每天進嘴的東西肯定無毒無副作用,可以放心給寶寶使用。
盡管這樣的做法似乎聽起來很有道理,但實際上,專家告訴您,寶寶的皮膚與成人相比又嬌嫩很多,牙膏里面會有對皮膚具有刺激性的物質,盲目涂抹至皮膚上,很容易造成傷害。
所以,負責任的家長最好不要胡亂把寶寶的身體當成試驗田,網上的偏方也不要一味相信,最好給寶寶使用專門的嬰兒產品。
誤區5
用西瓜皮治痱子
吃完西瓜皮還能去痱子?對于西瓜這種夏季的解除佳品,很多人也有了一種另類的妙用——用西瓜皮擦拭患處,每次擦至微紅,認為這樣能緩解痱子。
在此,專家告訴您,其實這也是一個想當然的錯誤做法。因為西瓜屬性寒涼,使用西瓜皮擦拭身體,與使用冷水擦拭身體道理類似,有可能會導致汗腺孔閉塞。
此外,還有人建議使用馬齒莧煮湯之后擦洗身體祛痱,其實這種做法是不能一概而論的。如果處于紅痱階段,有明顯充血癥狀的話,馬齒莧是可以適當使用的,但如果是白痱階段,那就最好敬而遠之吧,因為馬齒莧偏寒性,有收斂的功效,此時使用勢必會不利于恢復。
最后,可以推薦給大家一個比較簡單易行的祛痱小藥方:取薄荷10克、生姜20克、紫蘇10克,混合煮水,待溫度降至溫熱時擦身即可。
相關鏈接
辨別痱子要看“臉色”
從病理來說,痱子主要是出汗不良導致的,在高溫下汗腺孔打開,但未完全將汗液發出,又突然受到冷刺激,比如進入到開足空調的房間內,或者身體調節功能不佳從而導致汗腺孔發生閉塞,刺激周圍組織,進而引發皮疹。一般來說,常見的痱子主要分為以下3種:
紅痱:最常見
這種痱子在臨床上最常見到,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密密麻麻的小紅點”,通常發病比較急,經常見于手背、肘窩、頸、胸、背、腹部、乳房下以及小兒頭面部、臀部,外觀為圓而尖形的針頭大小密集的丘疹或丘皰疹,周圍有輕度紅暈。皮疹經常成批出現,有輕微燒灼及刺癢感。皮疹消退后有輕度脫屑。
白痱:最輕微
這種類型的痱子經常見于高溫,并有大量出汗、長期臥床以及身體虛弱的患兒。在頸、軀干發生多數針尖至針頭大淺表性小水皰,壁極薄,清亮,周圍無紅暈。一般無自覺癥狀,輕擦之后容易破損,干后有極薄的細小鱗屑,一般在通風透氣一段時間之后會被人體自然吸收。
膿痱:最嚴重
這種痱子是“級別”最高的癥狀。一般由紅痱發展而來,頂端有針頭大淺表性小膿皰,發展至此也已經發生感染。這種痱子經常發生于皺褶部位,如四肢屈側和陰部,小兒的頭頸部也比較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