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用低、保險范圍多、全球理賠”成為香港保險的金字招牌,每年赴港旅游購買保險的投資者越來越多,也成為一種風潮。對比內地的保險產品,香港保險是否真是優勢明顯?內地客在香港買保險又會遭遇哪些操作上的風險?
內地客戶保單倍增
近年來,內地人赴港買保險日趨增多,香港保險以低保費、高保額和高分紅受到內地保民的青睞,近年來,內地客新增保單保費總額年年創新高。
顏色越紅越值錢
香港人口七百多萬,卻擁有150多家保險公司及2000多家保險代理商,競爭一向激烈,有“保險公司多過米店”的說法。近幾年,除了普通的衣、食、住、行等消費需求外,像保險這樣的金融產品也成為內地游客的購買對象。
統計數據顯示,自2005年起,內地客新增保單保費總額從18.2億港元上升到去年的149億港元,增幅達7倍。2009年,內地人來港購買的保單共3.28萬份,2010年達到4.54萬份,2011年為6.55萬份,2012年為8.34萬份,2013年更達到了10.76萬份。5月30日香港保險業監理處公布的香港保險業業務數據顯示,2014年首季香港保險業向內地訪客所發出的保單,其新保單保費錄得49億港元,占2014年首季個人業務的總新保單保費(272億港元)的18.2%,再創新高。
業內人士表示,香港的保險產品彈性高,選擇多,可以投資不同的基金和市場,吸引不少內地訪客購買。早幾年內地訪客的保單保費占比只是單位數,其后不斷創新高,快速增長。今年以來內地居民購買外幣資產的沖動更是有增無減,以港幣或美元計價的港幣保單成為一些內地居民配置境外資產的方式之一。
香港壽險最受歡迎
個人到香港購買人壽保險產品的情況較為普遍,看中的主要是這些產品保費低、賠付高。數據顯示,2013年香港出售的新人壽保險中,內地客戶所占份額已達16%。
香港的人壽保險又叫養老金保險,近幾年個人到香港購買人壽保險產品的情況較為普遍,看中的主要是這些產品保費低、賠付高。業內人士指出,香港的人壽保險之所以比較“便宜”,和社會環境有關,“保險的金額是通過精算得出的,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社會的平均壽命,香港人比較長壽,因此整體的壽險保費相對內地來說就會比較低廉。”
具體來看,30歲男性投保內地一款終身壽險(分紅型),基本保險金額10萬元,20年交費,需要年繳保費2910元。同樣情況去香港購買某終身壽險(分紅保單),基本保額也為10萬(經匯率換算),18年繳費,每年抽煙者需要繳費1773元,而不抽煙則為1552元。
香港購買人壽保險,就相當于每個人也隨之購買了一個單獨賬戶。在該項保險中,每年獲得收益分紅的具體數額均能夠看到,最后到了養老金保險支取年齡時,能拿多少數額,在賬面上均能清楚反映。
香港重疾險最實惠
重大疾病保險,在不同的香港保險公司,保障的疾病范圍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有50種以上的疾病保障范圍。只要受保人被確診了其中一種,就可以獲得全額理賠。
香港的重疾險價格相對便宜,在保額相同的情況下,由于計算保費參考標準不一樣,香港的重疾險比內地便宜20%-50%,保障程度也更高。
舉例說明,工銀安盛人壽“御立方二號保障計劃”,同樣30歲男性選擇10年繳費,年繳11940元,可以獲得20萬元重大疾病保障,理賠范圍內40種重大疾病。若選擇安盛(香港)的“康采嚴重疾病保障”,保額20萬港幣,10年繳費,那么每年僅需6850港幣。值得注意的是,這款產品定義的嚴重疾病達到56種,還包括非嚴重疾病18種,且非嚴重疾病可以理賠3次。
比如你投保的金額是100萬,只要受保人確診了這50種疾病中的一種,拿著確診證明,郵寄給保險公司,保險公司就會把這100萬賠給受保人,這個保單就算結束。
除了重疾險范圍多少外,對患病后什么程度能獲得賠償也有不同。目前香港的重疾險,一般都針對一些非嚴重疾病或早期嚴重疾病設定了可預支保額的條款。特別是針對女性和男性特定的原位癌,如子宮癌、乳腺癌等可預支總保額的20%至30%,但內地保險有這類條款的重疾險較少。此外,在香港,牙齒在投保范圍內,但內地基本不行。
在保護客戶權益上,香港的重疾險理賠形式更加靈活,內地重疾險一般是當投保人在保險期間出現重大疾病,保險公司給與一次性賠付,保險合同終止;但在香港買的重疾險理賠形式更多樣,比如它有早期危疾病(即:得了病但還算不上重大疾病級別)可預支保額,保險合同繼續,如果再次出現重大疾病可再預支最高100%的保額,這種方式更好的保障了投保人利益。
業內人士提示在香港購買的重疾險,雖然保險合同上對醫院等級沒有要求,但是,生活在內地的投保人要問清楚什么樣的醫院開出的就診證明是可以得到賠償的(這個具體要以保險公司的規定為準)。所以這個重疾險雖好,但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如果你在內地就診的醫院不符合香港重疾險就醫標準,即使買了重疾險也沒有用。
香港投連險收益超內地
香港對內地售出的保險產品中,投連險成為內地投資者的新寵,井噴式的熱銷使得其保費規模已接近“人壽及年金”的新單保費規模。
香港投連險(該產品在香港又稱作“相連長期”)與內地投連險形式有所不同,香港投連險完全由投保人自己來挑選基金品種,每個投連險計劃都會提供少則十幾只,多則近百只基金供投保人選擇。基金種類既有相對穩健的貨幣市場基金、債券基金,也有新興市場基金、指數基金等高風險基金,投資范圍既有區域,也有全球性的。
與香港投連險熱賣形成鮮明對比,內地保險業投資收益持續走低。2013年內地投連險平均收益率為3.99%。而香港投連險投資收益率在8%-10%的高收益,已將內地投連險遠遠甩在身后,成為其在內地大力吸金的利器。
出于安全考慮,保監會限定了國內的壽險產品的最高利率,并且對保險公司的投資方向和領域進行了限制,因此保險公司的收益水平不高。香港、臺灣地區的保險產品都是開放利率,根據公司盈利水平進行分紅;而且很多香港保險公司都是國際保險集團的香港分部,這些保險集團的總部都位于歐洲和美國等發達地區,可以將世界各地的投保資金匯集到總部進行整體投資運作,所投資的領域與范圍遠比國內保險公司廣闊,因此投資收益更高,這也使得香港投資型保險產品越發吸引國內投資者。
雖然香港的投連險更加個性化,品種多,投資回報普遍比國內投連險的收益高,但專家提示也要謹慎購買。為什么?因為投連險一般投保期限在5年,10年或者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注:在香港買保險基本上保險繳費都要用港元或美元),從2003至今,10年來港元兌人民幣貶值了約24%,也就意味著你的投資收益在過去10年間也貶值了24%,所以再高的收益也抵不過10年間港元貶值。從過去10年港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來看,投保人會體會到,保險在繳費階段,隨著人民幣升值,我交的保費其實越來越少了,對你合適;但是保險在返還保費和收益時是以港元來返還,你就傻眼了,因為港元不再那么值錢了。因此,內地投保人要特別注意人民幣和港元的匯率問題。另外,保險的投資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的原則依然實用,所以如果香港投資連結險標出過高收益(比如年化預期收益在10%以上),投保人要警惕該保險的投資風險。
如何購買香港保險
在香港買保險,第一次簽合同時必須本人到香港簽字,保險合同才能生效,否則保險合同不受香港保險法保護。而保險在每年期交保費或理賠時不需要本人到香港,可以通過轉賬、支票、匯票等方式辦理。
按照我國現行的保險監管政策,香港保險業務員和保險經紀人均不可在內地直接銷售香港保險。宣稱與香港保險經紀公司或保險公司有合作關系的內地公司或個人,他們所開展的業務尚屬兩邊法律監控缺失的灰色地帶,他們也無權代勞簽訂香港保險合同。
香港保險公司接受內地客人投保,但要求內地投保人必須親自到香港投保,即使具有香港保險公司代理人資格的人員,也無權在內地直接代客戶簽訂保單,必需帶客人到香港保險公司由客人親筆簽寫合同。正式簽訂保險合同前,香港保險公司還需要進行驗證、錄像、留存內地客人身份證和港澳通行證復印件等一系列程序。
到香港買保險繳費辦法最好事先想好。如果在香港銀行開設了賬戶,轉賬即可;用現金繳費,保險公司一次最多收取10萬港幣或相當于10萬港幣的美金,超出部分需客人到香港銀行繳費;通過境外刷卡付費,香港保險公司沒有具體規定。
一般來講,投保人在確定要買哪類保險之后,要提前一兩天跟香港的保險公司預約。當投保人把所需要的材料準備齊全,資料通過了認證、審核的話,一天內一定能辦下來。付款方式每家的要求不一樣,有的是一定要有香港的銀行賬戶的,有的是要支票的,有的是可以直接刷卡的,有的是可以匯款的,當然也有的是收現金的。總之按指定方法交了保費之后就不用再去了,以后每年交保費可以用方便的方式,比如匯款等等。
業內人士提醒,在簽下保單后,應及時與保險公司聯系,確認保單是否生效。交保費時,如果不是通過銀行轉賬,應與保險公司確認,保費是否到賬。
買香港保險也需防風險
既然香港保險有這么多優點,那赴港買保險是不是真的就完全“保險”呢?實際上,需要提醒的是,在享受赴港買保險“實惠”的同時,消費者更不應忽視潛在的一些風險。
購買香港保險最大的不確定性是匯率風險,而且這一風險將伴隨著保單繳費期及受益期長期存在。香港保單通常以港幣或美元計價,在10年或20年的繳費期中,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如何,港幣會不會改變聯系匯率制度一直存在不確定性風險。不過,隨著我國香港地區人民幣離岸中心地位的不斷強化,不久前開始,香港保險公司也開始提供人民幣計價的保單,若內地人士赴港購置保險,不妨采用人民幣計價,規避一定的匯兌損失風險。
再有一個比較重要的事項,就是理賠可能遭遇的風險。比如,在香港買醫療險,一方面出險后的理賠手續較繁瑣,另一方面涉及兩地對醫療診斷、憑證的互認。大陸居民購買香港保險,若選擇在大陸就醫,只有就醫于香港保險公司指定的醫院才能獲賠。若在此范圍外就醫,香港保險公司是否會承認是個問題。由于境內外醫療判斷標準存在差異,一旦香港方面不認同判定標準,就會出現賠付困難。投保時應看清保單中是否有指定內地醫院名單,就醫時最好選擇三甲醫院。
內地居民赴港投保,與當地保險公司簽訂保險合同,如果沒有特別約定,此類保單適用海外保險公司營業所在地港澳地區的法律,其權益受香港當地法律的支持,但不受內地法律的保護。當發生糾紛時,內地投保人可以向香港保險索償投訴局申請,如果協調無果,必須在香港找律師打官司,香港地區的律師等費用高昂,若陷入持久的糾紛或訴訟狀態,花費可能會比較驚人,需要投保人承擔經濟費用和時間損失。
業內人士提醒投保人,若想去香港投保,一則要找專業負責的保險顧問仔細咨詢,二則要按照香港保險公司的操作流程,弄清和國內保險公司相比,投保前后有哪些區別,如付款方式、貨幣差異、術語、理賠范圍和限制情況等,免得后悔。
(投資有風險,操作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