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亞楠
摘 要:近年來,保險法通過對外國相關保險制度的研究以及借鑒,順應國際上減輕投保人告知義務的潮流,逐漸建立了一套有中國特色的投保人如實告知義務的保險法律制度,盡管如此,保險法對該項制度仍然留下了很多在立法方面的空白。投保人如實告知義務要求投保人在簽訂保險合同時如實告知保險人詢問的保險標的和被保險人的情況,這在某種程度上就避免了保險人在保險市場中的逆選擇和道德風險。
關鍵詞:如實告知義務;誠信原則
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和保險人的明確說明義務相對稱,是基于保險合同最大誠信原則的特征,在立法上分別加之于雙方當事人在保險合同締結過程中的主要義務,該項義務對于保險合同的成立和履行都會產生重要的影響,不僅是法律規制的重點,同時也是保險糾紛中雙方當事人攻防的主要武器。保險法中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作為一項重要而獨特的保險法律制度,在2009年《保險法》的修訂以及2013年《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保險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以下簡稱保險法司法解釋二)的出臺中發生了重大變化,對該項制度進行了系統的修訂和完善,例如,在司法解釋二中,細化如實告知義務,明確具體適用標準是該項司法解釋的核心內容之一,這當然是保險立法上的一個重大進步,并且對于實踐也會產生重大的影響,但是在實務中就投保人的如實告知義務在法律適用上仍然有一些問題存在爭議,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討。
一、投保人告知義務的界定
我國保險法中的告知義務是由誠實信用原則衍生而來的,也就是說,保險合同的特殊性要求當事人必須遵守誠實信用原則,而告知義務則是投保人誠實信用原則的立法體現,《保險法》第16條對如實告知義務做出了具體規定,其中第一款規定,“訂立保險合同,保險人就保險標的或被保險人的有關情況提出詢問的,投保人應當如實告知。”保險法上的告知義務,是指“保險合同訂立時,投保人要向保險人披露一切影響或可能影響保險標的危險的重要情況,保險人基于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危險情況的如實陳述,對危險進行正確的測定,掌握保險標的狀況、保險利益的大小、危險程度的高低,并以此作為是否承保以及如何確定保險費率的基礎性依據。若投保人對保險標的危險所作之陳述不屬實,存在欺詐、隱瞞、遺漏或報假,違反如實告知義務,則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保險人得以解除保險合同。”[1]由我國《保險法》第16條的規定可以看出,如實告知義務的產生并非源自于投保人和保險人的合意,而是源自于法律的明文規定。該項義務是投保人在訂立保險合同時必須要履行的,如果其不履行或不積極履行該項告知義務,并且最終給保險人帶來保險利益上的損失,則保險人可以直接解除合同。
二、如實告知義務的履行期
保險法規定投保人有如實告知義務的主要目的是為了使保險人充分了解保險標的或者被保險人,并由此對其進行準確的評價,以決定自己是否承保,所以如實告知義務的履行應當是在保險合同訂立時,但對于“合同訂立時”這一時間點的界定,存在以下幾種不同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保險合同訂立即指投保人接受保險人詢問,填寫保險單之時。也就是說,在填寫保險單之后,即使保險標的風險狀況發生的某種變化,投保人也沒有向保險人告知該項變化的義務,這顯然是不合理的。第二種觀點認為,保險合同訂立時指的是保險合同成立之前的一整個階段,從即在保險合同正式成立之前,只要保險標的發生變化了,投保人都需要向保險人如實告知該項變化。從對投保人和保險人雙方利益平衡的角度出發,顯然第二種觀點更為合理,如果僅僅以是否填寫保險單作為是否還需要履行告知義務的一個節點,很容易導致在實踐中投保人濫用該條規定,從而給保險人帶來損失。
三、如實告知義務的范圍
如實告知義務的范圍在實踐中甚至理論界一直是一個備受爭議的焦點,表面上看這一問題是在研究投保人向保險人說明哪些情況,但對于不同的保險合同其范圍肯定是不同的,并且也是難以窮盡的,我國保險法雖然建立了詢問告知主義的立法模式,但未對告知的范圍作出具體規定。對此,學界大多數學者認為,投保人之如實告知的義務范圍,須客觀上屬重大事項,主觀上屬投保人所知悉或者應當知悉者。[2]
(1)從主觀方面來說,投保人應當告知的事項應僅限于投保人所知悉的情況。如上所言,我國相關法律并未對投保人告知義務的具體范圍作出明確的規定,僅僅是將投保人具有重大過失或故意時才構成對該項義務的違反,而在實務中對該項問題的爭議主要在于,投保人應告知的事項是否包括其應知的,司法解釋對此規定為,投保人應告知的范圍為其明知的事項,也就是說,對于其應知但不知的事項,其不負有告知義務,而不管其應知但是不知是否是由于其自身的過失導致的。這顯然是欠妥的,同時在某種程度上屬于是對保險法的限縮解釋。
(2)從客觀方面來說,投保人如實告知的范圍應當限于“足以影響保險人是否承保或是否提高保險費率的”重大事實。也就是說,只有當投保人故意或重大過失所未告知的事項屬于上述的重大事實才構成對告知義務的違反,保險人才能解除合同。而是否足以影響保險人是否承保或是否提高保險費率的判斷標準應當是什么呢?這個在理論界也就有很大的爭議,同時由于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司法實踐中各法院也是各行其道,依照自己的理解來作出判決,這不能不說是一項法律漏洞,在以后的立法中還有待于完善。
由于保險合同的特殊性,需要投保人和保險人雙方在訂立合同的過程中嚴格遵守誠實信用原則,在訂立階段尤其需要投保人切實履行自身的如實告知義務,法律在注重保障投保人的保險利益的同時,也應適當對保險當事人雙方進行一個利益平衡,而如實投保人告知義務的正是對于保險人利益的一個維護,防止投保人濫用自己的各項權利,這不僅影響著保險合同的訂立,同時對于整個保險行業的發展也具有特別重大的意義。從2009年《保險法》的修訂以來,對投保人該項義務的規定做了相當大的完善,但還存在著各種不足和缺陷,需要進一步加以研究。
參考文獻:
[1]徐衛東,李泓煒,趙亮.《投保人如實告知義務縐議》,《學習于探索》,2012年第4期,第74頁.
[2]江朝國.《保險法論文集(一)》,鴻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版,第16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