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全媒體時代的到來,為傳統的課堂寫作教學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機遇。網絡寫作就是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將傳統的課堂紙筆寫作與網絡寫作合理結合,在寫作教學中融合全媒體技術和媒介,創新寫作教學模式、提高寫作教學效果是可能而且必要的。
關鍵詞:全媒體 網絡寫作 寫作教學
所謂“全媒體”,是指綜合運用多種媒介表現形式,如文、圖、聲、光、電,來全方位、立體化的展示傳播內容,同時通過文字、聲像、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傳輸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1}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當下中小學生的閱讀、寫作習慣也產生了巨大的變化,而且這種變化幾乎是不可逆的,這就決定了我們必須順應時代的潮流,根據當下受教育者的認知、行為習慣特點,對傳統的寫作教學進行改革和創新。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網絡作為社會交際的主要工具逐漸被深入應用到社會生活中的每一個領域。在新形勢下,如何利用網絡技術實現寫作訓練載體的變革,也是創新當下中小學寫作教學的重要途徑。網絡寫作訓練是以電腦及智能手機等作為書寫工具,以空間、博客、微博、微信等作為書寫平臺,依托現存的網絡技術去進行寫作的學習行為。
“1998年,英國《衛報》刊登了一篇由電腦軟件創作的小說《背叛》。”{2}這被視為國外網絡寫作的開山之作。隨后網絡寫作的勢頭便在歐美等地轟轟烈烈地展開,其創作數量以及質量都得到了較快的發展,現已發展成為當代較為成熟的創作模式。而在中國,最早進行網絡寫作探索的是臺灣。“2003年《寂寞殺死一頭恐龍》在網絡上首次亮相”掀起了中國網絡寫作的發展高潮。在此之前,1995年臺灣另一位重量級的網絡作家藤井樹已開始接觸網絡,并與1999年在網絡上公開發表第一篇網絡小說《我們不結婚,好嗎》。隨后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創新、新閱讀媒介及寫作媒介的變革,網絡寫作成為了我們寫作教學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選擇。
第一,網絡寫作是全媒體時代教育教學改革創新的要求。
教育創新一直是我國教育實踐的關鍵舉措,自改革開放以來,為了培養出致力于國家經濟社會建設的核心人才,全國上下聯動,在教育上狠下功夫,不斷創新,先后根據時代要求提出“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的教育內涵。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利用網絡進行教育創新的趨勢日益明顯,網絡技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所呈現出來的實用價值也備受社會矚目。因此,全面鋪開網絡化教學理念的教育新形勢也成為當今社會的一大潮流。作為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教學也很有必要利用網絡,順應全媒體時代發展的要求。
隨著多媒體教學功能的深化,傳統教學模式正在逐漸更新,就目前而言,中小學的寫作教學都還停留在傳統階段。學生以紙質文本為載體進行寫作,老師在紙質文本上進行點評。寫作教學中長期困擾師生的一大問題便是,學生寫作訓練和老師批閱學生文章的效率不高,成效不大。所以在實際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分配在寫作教學上的課時十分有限。葉圣陶先生說:“寫作的歷練在乎多作,寫作和閱讀比較起來,尤其偏于技術方面,凡是技術,沒有不需要反復歷練的。”這也就告訴我們,寫作能力是需要大量的實踐訓練才能養成。因此,傳統的寫作訓練載體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并不能滿足學生寫作能力培養的要求。2011年頒布的中小學語文課程標準也強調“積極合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絡的優勢,豐富寫作形式,激發寫作興趣,增加學生創造性表達、展示交流與互相評改的機會”{3}。利用網絡進行寫作訓練,在轉變傳統寫作模式的同時,可以極大地增強主體寫作的興趣,提高寫作質量。
第二,網絡寫作具有寫作主體性強、受眾廣、多元評價的特點。
在傳統的中小學寫作訓練中,作者是學生,讀者是老師,評價者也是老師。讀者和評價者的單一性特點,極大地限制了作品的傳播和作者與讀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同時還限制了對作品評價的客觀性,不利于作者高效、客觀地了解自己作品的水平和價值。一般來講中小學中一個語文老師承擔兩個班級的語文教學工作,一個班級按照四十人來算,一個語文老師布置一次作文訓練,一次就要評閱八十份作品。這樣的工作量決定了教師評閱的效率和質量不可能太高,更談不上個性化指導了。
而在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產生了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讀、寫新媒介。比如博客、微博、微信等。再加上智能手機的普及。現在的學生基本是人手一部智能機、人人都愛刷微博、個個都喜歡逛朋友圈。諸如QQ日志、新浪、騰訊微博、朋友圈等社交平臺,成為了時下人們獲取和傳遞信息的重要途徑。要想培養學生優秀的讀、寫能力,僅僅依靠語文教材中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我們尊重當下學生讀、寫習慣的特點,合理利用網絡媒介,精心設計寫作教學內容,在網絡上實現寫作訓練和作品評閱是十分必要的。比如教師安排一個主題,讓學生圍繞這個主題,按照要求,寫一個一百四十字的短微博或者寫一個八百字左右的長微博。每個學生都把自己的作品@給任課老師,老師可以和其他讀者一起共同點評學生的作品。很顯然,對教師而言,這樣的作文評閱,可以實現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評閱,而且是無紙化操作。對于學生而言,每個學生的作品可以得到不只是老師的評價,評價者更多,評價標準必然也更加多元。這種方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參與寫作教學的熱情。學生與老師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會更加暢通和頻繁。這種網絡寫作教學模式,還可以使課堂由課內走向課外,由有形走向無形,極大地擴展了課堂教學的空間和時間。
第三,網絡寫作實現了傳統寫作教學的“定量性”到“自主性”的轉變。
在傳統的中小學寫作訓練中,老師習慣規定在多長時間內寫出多少作文來,這樣一來學生就會把寫作看作是一種強制性的任務去完成,從而學生會產生厭煩心理。事實上,寫作是現代人所必備的基本素質之一。“通過寫作,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提高對生活的感悟,重要的是要在寫作中得到一種樂趣。”{4}在傳統寫作訓練的指導下,完成一篇作文至少要花費一兩個小時,容易造成疲倦。那么利用網絡進行寫作,就可以擺脫了傳統紙筆寫作的方式。一篇構思成熟的文章,只需半個小時或許更少的時間就可以完成。而且在寫作的過程中,也可以聽著音樂放松身體,慢慢地促使學生樂于寫作,習慣寫作,真正將寫作作為自己學習和生活的一部分,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提高學生的寫作頻率,達到多寫多練的效果。
第四,網絡寫作實現了傳統作文批改從“單一性”到“多元性”的轉變。
在傳統的作文批改中,“學生的作文是心靈的披露,情感的抒發;教師的批改是思想的啟迪,感情的疏導”{5}。因此,作文批改對于學生的影響非常之大,那么在作文的批改當中,就要求教師對學生的作文進行細致的評閱。傳統的寫作訓練中,學生上交紙質本,那老師就必須逐本翻閱,并詳細用筆去批改。這樣一來,從布置作文到批改完之間就造成了較長的時間差。這也使得學生的作業只有一位讀者。如果老師對作文的鑒賞能力不夠的話,那就會造成“批不符文”的尷尬情形。一旦利用網絡進行寫作訓練,就可以擺脫這種傳統模式。老師可以通過網絡進行作業布置,學生按照要求進行網上作業提交,之后老師就可以在網上進行點評,學生之間也可以通過作文互改來完成寫作的交流。除此之外,學生的作業還可以得到更多網友讀者的評論,得到別人的認可、鼓勵,最終可以形成自己的讀者群,從而提高學生寫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目前國內以學生作品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寫作能力為目的的寫作訓練網站屈指可數。長期以來學生家長及學校對網絡的認識不夠全面,往往片面地認為學生接觸網絡或手機就會沉迷網絡游戲和手機游戲,所以從家庭到學校大多明令禁止學生玩手機或電腦。但事實上,在網絡時代,學生、學校、家庭都離不開網絡,都在依賴網絡。在強調創新的現代社會,傳統的寫作訓練模式如何融入全媒體技術,合理利用網絡媒介、創新寫作教學模式和教學平臺是十分值得探討的。
{1} 新華社新聞研究所.中國傳媒全媒體發展研究報告[J].科技傳播,2010(2).
{2} 葉瀾濤,王燕子編著.現代網絡寫作[M].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2010:7.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s].2011.
{4} 周明星.高效寫作[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0:2.
{5} 王文彥,蔡明主編.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研究成果
作 者:張家波,碩士,嶺南師范學院人文學院講師,主要從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梁 楠、夏雨哲,嶺南師范學院2010級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讀本科生。
編 輯:魏思思 E-mail:mzxswss@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