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筆者結合某市政道路的建設質量,質量與該工程相對應的質量通病防治施工方案。其中,該市政道路工程涉及到的質量通病主要包括排水系統、路基與路面、輔助設施三大防治工程。而且,通過具體工程的實施,取得了較為不錯的成果,以期能夠為同行在市政道路質量通病的防治工作帶來一些借鑒意義。
關鍵詞: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該市政道路等級為城市一級主干道,全長為8.5公里左右,該道路路面結構是瀝青混凝土路面,主要包括排水、道路、橋涵、綠化、路燈、交通以及配套綜合管線。為了提升該工程的建設質量,防止發生市政工程質量通病,施工單位制定了了一系列的質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在某市政道路工程中排水系統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管道滲水
為了防止該市政道路出現排水系統中最為普遍的質量問題滲水現象。施工人員通過閉水試驗進而防止該現象的發生。在保證管道正常運行的基礎之上,還要對管道不均勻下沉問題進行防治。在排水系統施工過程中,工程人員把管材質量放在重點位置上,以防出現接口開裂等各種問題。工程管理人員需要對每個施工環節進行嚴格設計,按照設計方案有組織的進行施工,為管道基礎工程的可靠性與牢固性提供保障。同時,還需要對該市政道路水文地質的環境進行改良,對管道槽底進行加固處理。槽底的土質一旦遭受地下水的浸泡,就需要挖松土層,再回填砂石進而使密實度得到提高。在挖掘地下水的時候,則需要重點把握坑槽底端的排水措施。
為了提高該市政道路排水系統的綜合效益,還應該做好管材質量檢查工作。檢測人員首先充分了解了管材方面的資料,使施工環節得到優化,按照相關要求對其進行嚴格檢驗,以防管材表面出現蜂窩麻面。在對接口進行填料的時候必須對施工各個環節進行協調,保證接口的清潔,同時在井砌筑砂漿工程竣工之后,還需要對其進行保養。在清理關口0.6cm范圍內的接口之后,再在上面均勻的涂抹水泥漿,而且還需要做好備用工作,即準備濕潤的磚塊。在砌堵時,砂漿的標號必須要超過M7.5,最大限度的保持粘稠度;而用來抹面或者勾縫的水泥砂漿的標號則需要超過M15。在對井砌筑進行檢查之前,就封砌了管道。為了便于排除積水以及檢查質量,在管內底部就提前設置排水孔。
(二)路面與井接縫處的塌陷問題
市政道路的雨水井、檢查井以及排水干管一般都安裝在行車道上。若是井背的寬度沒有達到設計要求,就會給土壤回填工作帶來困難,而且也不利于碾壓效果的檢驗。這樣就會經常發生遺漏現象,根本不能保證工程的質量,最終會導致路面接縫處和雨水井常常發生塌陷問題。再者,若是隨意安裝檢修爬梯或者井蓋的質量不過關,那么就會給檢修工作帶來很多困難。所以,該市政道路工程在施工過程中,對井的基層和墊層進行嚴格的檢查,使井口與井室的高度和位置滿足標準要求。另外,合理搭配井蓋座,座漿必須要飽滿牢固,在安裝爬梯時要科學設置上、下第一步的位置,平面位置必須要準確。
二、在某市政道路工程中路基與路面質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路基與溝槽中回填土下沉問題
填土沒有達到標準、傾斜碾壓以及超厚回填等都是造成路基回填土沉降質量通病的主要原因。回填土在這些因素的作用下,導致嚴密性不符合質量要求,路基、路面就會出現沉降現象,進而使管道出現破裂,更甚者會壓扁無筋管。具體而言,碾輪的功能會受到傾斜碾壓方式的影響,越大的路面坡度,碾壓就越不能
均勻。回填土中若含有大量的塊狀物,就會使土顆粒間的緊密性受到嚴重的影響,進而導致整體密實程度不能達到要求;其次,碾輪會因為回填土中的塊狀物出現支墊現象,從而使碾壓出現疊砌問題,那么在塊狀物的周圍勢必會產生一些縫隙,竣工投入使用之后,路面很容易出現下沉現象。與此同時,還要對回填土層的水分含量進行重點控制,含水量較大的話,那么壓實就不可能實現,土層就會隨著水分的下滲而下陷,嚴重影響了路面的安全。
針對上述各種問題,施工單位在對該市政道路工程組織施工前,就對操作人員的技術進行了嚴格的考察,保證溝槽與路基的回填土虛鋪的厚度能夠達到相關標準;在保證路面總寬度的前提之下,回填采用水平分層的方式進行操作;在對溝槽進行回填時,采用的是分層的方式,進而保留臺階,壓實度要與臺階高度成正比,在回填土中發現較大的堅硬塊狀物,那立刻將其取出,針對體積較大的土塊的,將其打碎后再使用。
(二)路面混凝土的起砂、開裂與蜂窩麻面問題
路面混凝土層出現起砂、開裂以及蜂窩麻面的問題,在市政道路中的是十分普遍的質量通病。造成這些通病主要的原因有:第一,工作人員選擇的水泥沒有足夠的穩定性,在對混凝土進行攪拌時,水灰混合比例較大,大大削弱了混凝土表面的強度,只要對其進行碾磨就會出現起砂現象;第二,沒有注意收抹壓光的時間點,在混凝土表面違規鋪灑干水泥,當路面混凝土凝結還沒有滿足強度要求就開始施加壓力,從而使表面出現開裂現象;第三,在澆筑混凝土時,沒有正確分配砂、石、水泥等的比例,加入過多的水,而且沒有充分進行攪拌,導致灰料不均勻分布,水泥漿由于石子集聚在一起而不能振出來;第四,操作人員澆筑沒有嚴格遵循規定的流程,不能正確的掌握澆筑高度,振搗不嚴密或者出現漏振,從而不能及時排出混凝土漿液中的氣泡。
為了有效控制上述質量問題,對該市政道路工程采取相應的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對漿液的水灰比例嚴格進行控制,在對混凝土表層進行抹壓光時要嚴格按照規程把握時間,禁止在混凝土表層人為鋪灑干水泥;其次,在工地現場需要預留部分水泥,從而使水泥的供應得到保障;再次,清理干凈模板的表面,在其表面均勻涂抹脫模劑,嚴格按照規定進行澆筑,嚴禁漏振,而且必須要排放干凈漿液內的空氣;然后,按照規定添加水泥的用量,水灰比例要適宜,而且要嚴格控制沙石的含泥量,保證混凝土振搗的密實程度;再者,最好選用收縮性較小的水泥,澆筑在溫度較低時進行,若戶外氣溫較高,最好停止施工,還需要注意留出部分施工縫;最后,還需要注意工程竣工后的養護工作,對養護時間進行延長,為了有效防止陽光曝曬,可在路面上覆蓋薄膜,若溫度較高,那么要及時灑水降溫。
三、在某市政道路中輔助設施的必要性
為了保障該市政道路建設工程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在盲道口設置了相應的輔助性設施。在具體盲道口設計過程中,對施工質量進行了嚴格控制,以免道板出現脫落現象,保證交通的安全性。在實際施工過程中,施工單位高度重視砂漿的標號與飽滿程度,并且適當的調高了標號等級。關于人行道的施工,由于檢查的井蓋過大,安裝存在較大的困難,進而經常出現井蓋高于路面的現象,在使用過程中就會出現顛車、絆腳等相關問題。因此,施工單位開展了嚴謹的質量驗收工作,從而使工程做到細節達標。
四、總結
市政道路工程在城市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必須要對其質量通病進行嚴格控制,不斷推進城市化進程。
參考文獻:
[1]劉新成.市政道路工程項目中的質量管理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3.
[2]常大江.市政道路工程質量通病的防治及監理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4,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