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
Q:小陰,大家對你都還很陌生,請先介紹個本家名人吧?
小陰:大家都知道的就是陰麗華了,她是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的皇后。
Q:順道講講劉秀和陰麗華的故事吧?
小陰:大伙都熟悉劉秀那句話吧:“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那會兒他還是個毛頭小子,寄居在他新野的姐夫家,借著他姐夫和陰氏的親緣關系他見到了陰麗華并驚為天人,說出了這句話。后來,劉秀如愿以償娶了陰麗華,將她從貴人一路封到皇后,陰麗華死后也與劉秀合葬。像不像王子與公主的故事?《后漢書·皇后記》記載說,陰麗華如此受寵,是因為她端莊賢淑、不喜言笑,有母儀之美。
Q:陰麗華如此優秀,那她的祖上是誰呢?
小陰:陰麗華的祖上是管修(其實大多數陰姓人也都認為他們的祖上是管修),這點是有記載的。《后漢書·陰識傳》上說:“其先出自管仲,管仲七世孫修,自齊適楚……秦、漢之際,始家新野……田有七百余頃……比于邦君……”可見那時候,陰麗華的陰氏是一個顯赫的家族呢。
Q:管修是誰?
小陰:管修是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管仲的第七世孫。他在齊國時遭遇國家衰落,被士大夫傾軋,作為望族的他一路逃到楚國,后來被楚王封為陰邑大夫(今山東平陰),后來他就被稱為“陰大夫”、“陰修”,后代自然以陰為氏了。
Q:你們為何以管修為始祖呢?
小陰:雖然以管修為始祖的這一支陰姓沒有確切的記載,但卻是我們最信奉的“陰氏正宗”呢。
Q:凡姓氏起源不止一支,陰氏還有更靠譜的起源說法嗎?
小陰:陰,聽起來很詭異很神秘吧,因為它源于風姓。在母系氏族時期,女媧的后人在陜西商洛地區建立過一個陰康國,這個國家的人以國為姓,不是姓陰就是姓康,這在東漢學者應劭的《氏姓》中得到了印證:“陰氏,陰康氏之后……”
陽
Q:陽、歐陽、楊,這三個姓有關系嗎?
陽仔:有老人說,這三個姓本是一家,還說陽姓本是復姓歐陽的簡略,因為用方言念歐字特別拗口,就干脆省略姓陽了。但在許多正規的場合,比方說辦喜事喝喜酒做記號的時候就要用“歐陽”兩個字以表尊重,但目前尚缺少可以作為旁證的資料,屬于不太靠譜的說法。
Q:正宗的起源說法是哪一種?
陽仔:廣為流傳的說法是:我本出自周朝陽國——那是2500多年前周景王時期,陽國本是與齊國接壤的小諸侯國,故地就在山東青州東南一帶,后來齊國吞并了我的國家,齊國人入駐陽國,為了紀念故土,我們就以國為姓了……
Q:既然故國在青州一帶,那你與山東緣分很深啊。
陽仔:是啊,雖然在山東,我的伙伴們人數不多,但我們和山東卻有極深的淵源呢。
首先,我們的故國就在山東,這一點是改變不了的;
第二,春秋時期魯國的名人陽貨曾被分封于陽關,而這個陽關就在今天的泰安南部;還有,雖然現在陽姓人多在南方地區,但是姓氏的發源卻源自山東呢,這一點很多南方陽姓人的家譜都可以追溯到。
陰陽之變
Q:陰、陽屬于“古怪姓氏”你們知道嗎?
小陰:知道,因為百家姓中沒有我們,前三百名也不一定有……陽仔:知道。不過在宋代時期的百家姓中,歐陽有名列呢。
Q:小陰,陽仔和山東這么有緣,你怎么看?
小陰:其實我也和山東很有緣呢。在肥城陰山前村和張里村陰姓就有1500余人,這樣的規模其實不小了,據說很多外省陰姓都是從肥城遷出的。在肥城桃園的屯頭還有一個建于清嘉慶年間的陰家祠堂,可見陰姓在當地很興旺啊。
Q:給大伙說說你們的本家名人吧。
小陰:我的本家親戚比較出名的是明朝大學問家陰秉衡。此人著有《慎經錄》、《婚姻節要》等都很受好評,人們還將他和孟子相比,稱他“陰孟子”。
陽仔:除了上文說的陽貨,我要說的也是一個大學問家——宋代大學者陽孝本。他也喜隱居,學問深厚、品德高貴,朝廷叫他做官他不去,連蘇東坡都很佩服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