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李宗盛世界巡回作品音樂會臺北小巨蛋站,她問李宗盛:“你有沒有愛過我?”李大師一時語塞。
2007年,李宗盛理性與感性演唱會北京站,一開始就是她的深情表白:“江湖傳聞包括我和他有過緋聞,關于我們的事,其實你們統統都猜錯了。”猜錯了?我們到底猜測過些什么,又錯過一些什么?
2008年,李宗盛理性與感性演唱會南京站,她擔任了導演。李宗盛說:“當時,從近300首歌曲中挑出60首再進行編排,我實在是抓狂了……有了小妹的幫助,我就像吃了一顆定心丸。”
2009年,李宗盛理性與感性演唱會廣州站,她說:“你現在一個人肯定會寂寞了,你什么時候再找一個,免得經常都在唱《寂寞難耐》。”51歲的李宗盛沒有回應,只是靦腆地笑。
她叫張艾嘉。
她跟李宗盛最早的交集在1985年的那張《忙與盲》專輯,她唱:“忙忙忙,忙是為了自己的理想,還是為了不讓別人失望,盲盲盲,盲得已經沒有主張,盲得已經失去方向。”當時的李宗盛還沒過而立之年,卻帶出了一個女子的都會體驗,貌似都可以成為當今城市里蝸居人的心聲。
八年后,兩個人再次相遇,這張專輯叫《愛的代價》。
整張專輯不足40分鐘,內含六段口白、五首歌曲、一段鋼琴曲的默哀,謀篇布局就是一張概念專輯。
李宗盛說:“張艾嘉的聲音,有一種安定的感覺,是一種神經質的溫柔情感,是成熟女人的聲音。”
先說其中的口白,據說這些口白都是張艾嘉親自撰寫并且完全沒有經過剪輯,所以一聲嘆息、一個起承轉合的停頓,都聽得分明。
很多人喜歡《一碗粥》。鋼琴的聲音出來之后,張艾嘉娓娓道來:“從前,有一個小男孩跟一個小女孩說,如果我只有一碗粥,一半我會給我的媽媽,另一半就會給你。從此,小女孩就愛上了小男孩。可是,大人們都說,小孩子嘛,哪里懂得什么是愛。后來,小女孩長大了,嫁給了別人,可是每次當她想起那碗粥,她還是覺得,那才是她一生中最真的愛。”
張艾嘉“hai”的音發得有些奇怪,介于兒話音和非兒話音之間,還有些戲劇的元素,不免有些搞笑,但聽眾還是會被短短的口白打動。
是啊,過家家的幼兒園的小孩子嘛,哪里懂得什么是愛?
口白之后就是《愛的代價》。“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像朵永遠不凋零的花,陪我經過那風吹雨打,看世事無常,看滄桑變化……”
李宗盛說這首歌并不是一首情歌,他說這首歌就相當于是寫給張艾嘉——“我的張姐”的一封信。兩個朋友在說,喂,你還記得年少時的夢嗎?再來看彼此的生活,這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
老李居然說這不是一首情歌,可是偏偏他在自己演唱會上唱這首歌,會哽咽,會無法唱下去。
跟這首大熱的《愛的代價》相比,專輯中我最喜歡的卻是頗有些冷門的《戲雪》,甚至我所在的音樂電臺的擁有幾千首歌曲的曲庫里都沒有收錄過。
就像一個寶貝,被埋在了沙子下面,沒人注意,甚至了很多人看了一眼后依舊執拗地轉身走開。
“一九四八年我離開我最愛的人,當火車開動的時候北方正落著蒼茫的雪,如果我知道這一別就要四十一年,歲月若能從頭我很想說我不走 。”作曲是王豫民先生,而跟散文詩一樣的詞出自才華橫溢卻又很怪異的陳升。
遠方斯斯的口琴聲,不停前行的汽笛聲,《戲雪》將兩岸的故事定格在一個細小的支點上。畫面隨著時間軸轉動,大雪分飛的北方,一位白發老者在屋中望著窗外的雪,想著心中的她……
四十一年的分離、遺失與尋找。
回望四十一年的舊時光,是怎樣地漫長,是什么信念支持著這位老者念念不忘那個18歲的她?而如果當初真的不走,又會發生怎樣的故事?
我記得陳升的一場演唱會中,張艾嘉做嘉賓,陳升說“接下來有請我最好最好的朋友——張艾嘉。”
音樂響起,就是這首《戲雪》,張艾嘉深情地唱著,有時微笑,有時閉上雙眼像是在回憶。陳升在她身后專心地吹著口琴,眼神認真得像個孩子。

愛情像煙花,轉瞬即逝,愛情也是富士山,地老天荒。小孩子嘛,其實也懂得什么是愛。
還有,《我的朋友》這段口白,張艾嘉講述了一個關于同志的故事。這個故事的講述語速略快,一張演唱會門票,一盒爛了的枇杷,一個艾滋病人的死訊,一段對錯并不分明的愛情。
“說到愛,應該說是說到每一種愛,都是很難解釋的,都是沒有對與錯的”。
那是1992年,艾滋病還是被妖魔化的絕癥,大眾避之不及,甚至成為某個特殊群體的心魔,可是張艾嘉卻把她念了出來。
“不走尋常路”這句話放在張艾嘉身上也剛剛好。她對情感的表達尤其敏感。21歲時,張艾嘉寫的第一個劇本,關注的也是同志話題;她的電影《美麗在唱歌》、《心動》里也有隱隱的同性情感的影子;后來她所擔任監制和旁白演出的《美少年之戀》也是一段男男之戀。他們生活在燈紅酒綠的黑暗角落,美麗的面龐下有顆異樣妖嬈的心。好巧不巧的,張艾嘉的兒子奧斯卡(本名王令塵)也愛上了男人。
這張專輯的編排就是一段口白加上一首歌,唯獨這一段口白之后,一段39秒的默哀空白出現在了專輯里。
生活的無奈、情感的無奈、沒有結果的無奈之下,似乎也只有默哀,或者更確切地說,是沉默。
小孩子或大孩子,即便懂得了什么是愛,也會有要放下的念頭。
“年輕時,她像一朵花;現在的她像一棵樹,讓很多人在她的樹陰下乘涼。”香港導演林奕華如此評價張艾嘉,而張艾嘉的歌真就成了生活中的那棵大樹,平和、淡然,招搖著葉子說:“孩子,在我這里歇歇腳吧,我來保護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