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獨,孤獨的享受
微縮景觀所創造出的玩物是在少年時的記憶里就開始出現的。
兒時,父母去深圳工作,將我留在外婆家,而作為彌補,他們總是會托人帶回些少有的禮物。首次接觸到微縮景觀,也是因承受了思念之苦的。直到我有了自己的家庭子女,語氣里也還總透著怨氣,母親卻給出富有哲理的評價:我們沒有辦法去選擇生活,但可以選擇生活的姿態。

生活的姿態就是承受的姿態吧,人生苦短,五味雜陳。很多能力不必去刻意學習,只要感受,體驗便成為最好的引導。在那段長滿思念的日子里,與其說是想爸媽,不如說是想他們捎回來的驚喜。那時,最喜歡他們從一家名為\"三具廊\"的雜貨店里買來的微縮景觀。配套的裝具很是細碎,需要自己動手將瑣碎的木條粘成窗棱,把小碎花布縫出漂亮的抱枕,按照個人好惡裝飾屋子的外墻以及庭院。那個歲月,DIY這個詞還沒有大行其道,手作的概念也不清晰,我只記得自己跪在茶幾前,把所有的配件都擺在臺面上,一個人,安靜地沉浸在創作的氛圍里,很孤獨,卻也很享受。
是后來才知道那兒時伙伴的定義——微縮景觀。它是將現實世界已存在,或已有過描述的場景按照一定比例等比縮小并用材料制作出來,向觀眾展示的模型。它涵蓋范圍極其廣泛,有不同風格的組合,浪漫田園風、溫情地中海風、大氣中國風……其中還不乏著名景觀。微縮景觀有助于觀者能更全面、整體地觀察,著名景點的微縮景觀還具有裝飾性。設計師們也會通過對微縮景觀的藝術加工使其成為閃亮的裝置藝術。微縮景觀不同的縮小比例會給觀者帶來不同的視覺感受。某些大型建筑的微縮版雖沒有原型那般宏偉,卻別有一番精致。微縮景觀模擬某些數碼相機的智能模式,通過模糊處理指定范圍以外部分以模擬微縮景觀畫面效果,比例常見的有1:16。
有好一段歲月,我都迷戀于這種制作,一直到現在,地下室里有十幾個紙箱,裝滿了一間間承載思念的小房間,有廚房,有臥室,甚至還有雜物間。那是我心目中的家,從少年時起便有了設計與期盼,我的渴望,能夠用家所抵擋住的孤獨,在十幾歲的時候,便珍重的定義著,日后生活的狀態與感受。
微縮景觀看似簡單的呈現,并不是圖紙上原有的設計,而是一個手工者的溫暖與盼望,和享受一個人時光時的趣味與心思。

生活,還可以更精致
有了興趣,就能發現志同道合的人。
當成年的我們不再畏懼孤獨的時候對于微縮景觀的制作成了愛好也成了習慣。身邊有一群喜歡手作的朋友,我們一起買模型、聊圖紙、自制裝配,樂在其中。
據說這種微縮景觀的制作起源于德國,在歐洲有著久遠的歷史。相傳在很久以前,有個叫吉姆的小鎮上一個英俊能干的窮木匠與伯爵的女兒相愛了,他們想要在一起。可是好景不長,伯爵知道后很生氣地要將女兒嫁給隔壁鎮上公爵之子,伯爵女兒以死相逼,父親為了女兒的安危并沒有直接強迫,他要讓窮木匠知難而退。于是他提出條件,只要一周之內能蓋出棟房子,就將女兒嫁給他。窮木匠無計可施,在冥思苦想中睡去。他夢見許多漂亮的房子,醒來靈機一動,蓋所縮小比例的房子給伯爵交差。于是窮木匠閉關造屋,一周后,當他手捧包裝嚴實的小房子出現在伯爵家時,一棟巧奪天工、無與倫比的小屋子呈現在伯爵的眼前。伯爵啞口無言,同時也為小木匠的聰明機智與精巧手工所折服,于是兌現了承諾,將女兒嫁與他。

故事的結尾如同所有的童話故事,后來他們過上了幸福的日子。好吧,這個故事并沒有什么稀奇,似乎所有幸福的得來都要披荊斬棘。但我真是佩服創造者的智慧,微縮景觀的完成除了耐心,還要有技巧和愛心,而且專業的裝配必不可少。單是膠水,根據粘合的材質不同,就可以分為白乳膠、酒精膠【1】。此外還有錐子、剪刀、刻刀等各種工具,用于具體的房屋建設及內部裝修。當然,想要做好一處微縮景觀是有技巧的。
如果把材料混在一起,零散組件的整理會浪費很多時間,甚至會因為保管不當或損壞丟失,致使微縮景觀無法順利完成。因而制作技巧之一,就是要根據材料包的編號按照順序進行組裝,切忌把所有的材料都鋪在桌面上。其二,因為是DIY的產品,雖然材料都會按照圖紙提供的尺寸準備好,但一般會留有5mm的誤差,在制作的時候可以進行再加工,這就提高了精準匹配度。細心的朋友還可以用砂紙打磨以實現完美匹配。
當然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合理分配材料,利用資源。為了避免到最后發生材料短缺的情況,特別是針對一些布料、紙張等,應該在開始制作時沿邊際剪裁,包括鐵絲電線等的裝配,錫箔紙以及玻璃紙等特殊材質的使用等,都本著節約的原則,在未徹底完成作品之前,不要隨意丟棄或者毀壞。使用工具時也應注意安全,可先用邊角料或者廢舊物練習,以免在制作的時候因為動作不夠熟練而造成不必要的失誤。
只是,無論什么樣的技巧,都需要用心。
好像只是一種玩耍,但卻真的沒那么簡單。其實,微縮景觀的制作是很磨練心性的。通常,很少有人一氣呵成一件作品,因為它的制作本身就是慢時光的一種享受。那是我們都喜歡的一副畫面,一個安靜的午后,有溫暖的陽光,又或者窗外大雨滂沱,聽著輕音樂,泡一杯綠茶,變身工匠做著自己喜歡的房子。
生活,完全可以更精致些,你來想象,然后再動手完成,或者突破你的想象。

造個夢,關于過去關于未來
圈子里的朋友若誰有段時間沒有參加我們聚集展示微縮景觀作品的活動,大家就會知道他最近有些庸碌。
忙,并不是身體疲憊的理由,而更多是心靈無依的概括。
忙了,自然就沒了時間,一個人被搶奪了時間,便會煩躁與慌亂。可是,不忙,似乎也是一種難得的狀態,要生活,要改變生活,有時候就要丟失做夢的時間。
可是,畢竟還是要有個夢想啊。

喜歡手作微縮景觀,盡管完全按照圖紙,材料也已是一一具備,可還是讓人充滿期待。像個公主或者王子一樣擁有自己的宮殿,又或者只是如同巴巴爸爸那樣擁有個性的房間,住在下雪的冬季或者碧海藍天的島嶼。造個夢,關于過去也可以關于未來。我們的身體沒有絕對的自由,但我們的心,還是可以想去多遠就去多遠,想在哪里,就在哪里。
從那個搭積木的孩子變成生活的建設者,微縮景觀的制作,看似安靜的一場游戲,卻真實地寄托著每一個手作者的小小心愿。
記得一起做微縮景觀的一個朋友曾經這樣說過:我期待長大,卻不想老去。現實中我只能居住在一處地方,以一個身份或者一種狀態,但是,我卻想要有更多的可能性。我喜歡微縮景觀,從制造到成品的完成,都是一場能夠確定方向的心靈的旅行。
我喜歡他的表述,我肯定,非常肯定地執迷于這樣的手作方式,用微小的動作裝點生活的現實,其實,真的有許多方式,可以讓我們的心靈變得更加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