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種的蘭花,從未開過
也許基于父親對蘭花的特殊情愫,我也喜愛蘭花,只是我種的蘭花,從未開過,而父親總是安慰,蘭花就是賞葉,那種清雅的植物,哪怕只有綠色,也足以讓人心儀。

好在每年春節,學生總是會送些花卉給我。北方的冬天有些蕭條,于是很多人選擇把蝴蝶蘭作為禮物,美麗的花朵開得嬌艷,一開就是幾個月,因為父親喜歡,我自己也會忍不住去找些罕見的品種,討他歡喜。似乎有接近十年的時間,在一年中最冷的幾個月里,家里總是會有蝴蝶蘭作伴。有時是黃色,有時是白色,有時是紫紅,一副盛開得有張有弛的模樣,讓平日里肅靜的房間多了幾份喧鬧。 原本安靜的花用來裝點熱鬧的年,倒是讓人別有一番體悟。
父親凡事仔細,喜歡搜集資料詳盡記錄的他前些年還不懂得依賴網絡,自己跑去圖書館查閱植物大全,規矩的抄寫資料回來。他買了一個牛皮紙的本子,認真地寫著:蝴蝶蘭,別名:蝶蘭、臺灣蝴蝶蘭。于1750年發現,已發現七十多個原生種,大多數產于潮濕的亞洲地區;在中國臺灣和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都有分布。其中以臺灣出產最多;蝴蝶蘭屬于著名的切花種類,是單莖性附生蘭,莖短,葉大,花莖一至數枚,拱形,花大,因花形似蝶得名;其花姿優美,顏色華麗,為熱帶蘭中的珍品,有“蘭中皇后”之美譽……
細細密密,如父親的心愿
曾有一段時間,因為想要去看蘭花,而產生去臺灣旅行的想法,更想穿越,回到從前。
每每看到怒放的蝴蝶蘭,父親總會提及爺爺,他說爺爺養的蘭花沒有那么好看。讓他印象極深的是,那個時候搭在小院里的花房,里面大大小小地擺滿了蘭花,各種式樣有二三十盆,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蘭花和爺爺一樣,自然已經不在了。可是爺爺種花的盆子還在,紫砂的花盆,橢圓或者長方,還有一些形狀復雜工藝考究的,都被父親細心保存著。他總是念叨,等他老了,也想像爺爺那樣有個小院,養些自己喜歡的花草。只是城市里日漸擁擠的格局,讓人漸漸沒有了盼望。
我們都很用心地想要把能夠在冬天綻放的蝴蝶蘭的花期一延再延,但每種植物都有它的宿命,美美的蘭花,在綻放了幾個月之后就變得無比沉靜。即便是第二年能夠開放,也只是孤零零的幾個花朵。
盡管父親說做人不可貪心,要懂得滿足,但他還是戴著老花鏡,又是上網又是翻書,認真做功課。他的牛皮紙本子上密密的寫著:蝴蝶蘭原產于原始森林中,霧氣較多,溫度較高;蝴蝶蘭的栽培介質主要以水草、苔蘚為主;蝴蝶蘭喜歡高溫高濕的環境,生長時期最低溫度應保持在15℃以上,蝴蝶蘭適宜生長溫度為16℃至30℃;秋冬和冬春之交以及冬季氣溫低時應注意增溫,冬季供暖時,要把花和暖氣保持一定的距離……
手抄版本的蝴蝶蘭養護秘籍足有幾十頁紙厚,只是,有些理論指導實踐起來,還真沒有那么簡單。怕父親傷心,我總是說來年不開花的蝴蝶蘭是因為我心急多澆了水,或者粗心誤施了肥。母親也說,接近五個月的花期呢,從冬天綻放到春天,凋謝的已經夠慢了。

這份歲月,彼此相守
今年父親六十五歲生日,想來想去找不到更好的禮物,我便在深秋自作主張買了一盆蘭花,白色的蝴蝶蘭,花型小小的,一串串懸掛的花朵,典雅生趣。父親甚是欣喜,一邊念叨著,不知擺放在哪里適宜,一邊微笑著仔細端詳那盆蘭花。
誰料想,愛人和我的默契竟在此刻顯現,他送給父親的禮物竟然也是一盆黃色的蝴蝶蘭。冬天霾氣擾人,為了照顧小寶,父親和母親常常在屋里一待就是一天,兩盆蘭花,靜靜地構筑一段美好的慢時光。從十一月到第二年四月,蝴蝶蘭綻放的兢兢業業,顏色,形狀,沒有一絲怠慢,父親總是滿意的說道:這花好,她的時間特別慢。
或許。
只是,我只覺得如同往常,甚至時光更是匆匆。做不完的工作與瑣碎的家事,一點點地侵占掉原本自由的時光,難免聒噪心浮。父親總是勸我靜些,看我有時熬夜,對著電腦敲敲打打,他默默沖好茶水,放在一邊。有時,他也會拍拍我的肩膀,示意讓我抬起頭來,把視線轉移向前,落在我們送給他的,被他精心照顧的蝴蝶蘭上。
“只是好看而已。”有一次我這樣說到。
父親笑而不語,他拿出他的牛皮紙本子,翻翻看看,然后問我:“這是咱們家的第幾盆蘭花?”我答不出。“十六盆。”他扶了扶老花鏡,“紫色、黃色、白色、粉色,花型有大有小,還有……” “記錄這些做什么。\"我不以為然。”這些花怕是連你爺爺的小院都裝不下呢,沒有任何一盆花的顏色是完全一樣,每一盆蘭花,都如同過去的一年,以前的日子。”
沒想到父親用這樣的方式記錄著歲月,而我,竟然在有蝴蝶蘭綻放的歲月里,為人父母,感悟歲月,幸福很多,其中難得的一種便是與父親母親惜惜相伴。
據說蝴蝶蘭的花語是:我愛你,幸福向你飛來。真好,不知不覺過去了十年,我所擁有的那呈現著蝴蝶蘭美麗的父親的祝福,是一份保護,更是堅守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