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生活館”簡介:
“文學生活館”是“山東大學當代中國文學生活研究中心”依托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創辦的公益性文學經典閱讀平臺,由山東大學文科一級教授溫儒敏先生擔任顧問,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謝錫文教授及其研究生團隊管理運作,以周末講座的方式推廣文學經典閱讀。
目前,周末文學經典講座已舉辦十九期,現場聽眾達3000多人次,參與“文學生活”調研的受眾近千人。
“文學生活館”理念是,并非所有的閱讀都是有價值的,一個人所能抵達的精神高度,是由他所閱讀的經典的高度決定的。讓我們在經典的文字里慢慢走 ,以一顆沉靜的心、一種沉思的姿態,共同穿越一段孤獨、寂靜但又無比豐盈的讀書時光。“文學生活館”的目的是,讓經典蒞臨你的成長,讓人類文明星空中最璀璨的星辰,照亮你!
文學生活館 系列活動:
文學生活館·經典講座 (每周五晚 公益講座)
文學生活館·作家講堂 (作家進校園)
文學生活館·暑期學校 (文學經典欣賞)
文學生活館·人文課堂 (感受經典之美)
文學生活館·實驗坊 (創新語文課堂)
9月講座回顧:
9月12日經典講座第17期:主講人:國家瑋;題目:經典閱讀:沉潛生命的方式
文學博士國家瑋走進文學生活館,以“沉潛生命的方式”為主題,與現場聽眾分享現代詩歌的經典之作。他將中國現代詩歌各個年代的代表作品進行了解讀。20世紀20年代,詩歌是散文化的詩歌,這個時候的詩歌脫身于古典文化,與傳統緊密相關。如陳夢家的《一朵野花》,周作人的《苦茶》、《過去的生命》。30年代詩歌變成純詩化的詩歌,今天的人們講詩意地棲居,就是身處不詩意的地方也能寫出詩意的作品。國家瑋特別講到蕭紅,介紹了蕭紅的人生和她的創作,并由此引出戴望舒的《蕭紅墓畔口占》。“走六小時寂寞的長途,到你頭邊放一束紅山茶,我等待著,長夜漫漫,你卻臥聽著海濤閑話。”國家瑋聲情并茂地為大家誦讀了這首詩,獲得了在場聽眾的一致共鳴。隨后國家瑋又列舉了許多代表詩人,如卞之琳、馮至、穆旦等。40年代詩歌又變成了散文化的詩歌。
9月17日作家講堂第1期:主講人:趙麗華;題目:詩·畫·美;點評:魏新;主持:馬兵
著名梨花體詩人、國家一級作家趙麗華以“詩·畫·美”為主題,與大家分享了她的詩畫創作歷程和態度。山東大學文學院副教授、山東省當代文學學會副秘書長、省作協特約評論員馬兵擔任主持,《百家講壇》主講、詩人學者魏新現場點評。
趙麗華先為大家解釋了“梨花體事件”的始末,提出在當今的網絡時代,詩歌能否去意義化,把繁瑣的哲理降到零,而只是將自己好的心情和自信單純地傳遞給大家。隨后以早年的“梨花體”代表作《我終于在一棵樹下發現》和《傻瓜燈——我堅決不能容忍》等詩歌為例,結合西方詩歌標準闡述了自己對于現代詩歌的創作理念。最后她描述了自己從詩人轉型到畫家的歷程。
9月19日經典講座第18期:主講人:葉誠生;題目:魯迅:有情詩語與別樣詞章
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現代文學研究所所長葉誠生漫談魯迅的寫作與人生,透過其詩歌、散文中所呈現的不同意象,管窺其創作心理,剖析其內在精神狀態。他認為魯迅是一個悲觀的人,有著非常濃郁的悲觀主義氣質,所以他的很多詩篇中都充滿了“死亡”的意象。他選取了魯迅散文詩集《野草》中的片段來說明。此外,他將魯迅與胡適作對比,表明二者內心世界的不同。通過對魯迅與其弟周作人各自在文學實踐、價值取向和人生態度上的剖析,來對比二人對啟蒙的沉思,對人存在意義的探究,對己身與社會、與歷史乃至人生永恒之謎的斷想的不同之處等,讓大家看到一個“一生燃燒自己,在黑暗中發光的魯迅”和一個“常守在十字街頭的塔上,遠遠眺望的周作人”。

9月26日經典講座第19期:主講人:王波;題目:少年魯迅與《朝花夕拾》
山東大學附屬中學教科室主任、中學語文高級教師王波從各地語文課本刪除魯迅作品談起,提到《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孔乙己》、《社戲》都是每個學生必學的課文,他結合自己去紹興魯迅故居游覽的經歷,配合大量的圖片,向觀眾們展示了魯迅文章中寫到的真實場景。百草園、三味書屋、園中的植物、第一次見到童年好友閏土的廚房等場景都直觀地展現在現場觀眾面前。王波從魯迅少年時代講起,探究祖父、父母對魯迅的巨大影響,還詳細介紹了他在私塾的老師壽鏡吾。家庭的變故讓魯迅感受到了人情冷暖,也影響了他以后的思想和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