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你來過北京城嗎?你逛過北京的胡同嗎?胡同,是老北京城內縱橫交錯的那些小小的“巷子”(街道),散發著濃濃的“北京味”。
查閱資料我得知,其實“胡同”不是漢語,“胡同”一詞最早出現在元雜曲劇中。元雜曲劇《沙門島張生煮?!分?,張羽問梅香:“你家住哪兒?”梅香說:“我家住磚塔胡同?!贝u塔胡同現在還在北京市西城區的西四南大街內,名字至今未變,非常難得!
假期里,我帶著編輯阿姨給我的任務,來到北京城鼎鼎有名的胡同——南鑼鼓巷,咂摸地道的“北京味”。南鑼鼓巷始建于元代,曾名羅鍋巷,清朝乾隆15年(1750年)繪制的《京城全圖》里改名為南鑼鼓巷。它是我國唯一完整保存著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規模最大、品級最高、資源最豐富的棋盤式傳統民居區。
南鑼鼓巷從南至北,全長約800多米,寬約4米,東西各有八條胡同整齊地排列。從高空往下看,南鑼鼓巷猶如一條蜈蚣,所以又名“蜈蚣街”。各條胡同里的深宅大院,每處都有一段歷史或故事。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這八條胡同中的東棉花胡同里,有一所令人矚目的藝術學府——中央戲劇學院。每年年初的藝考時分,來自全國各地的俊男美女齊刷刷地來到南鑼鼓巷(中戲),考生們好似露天T臺的風景線,十分美麗、壯觀。那些朝氣蓬勃的面龐,讓冬日里柔軟的陽光都溫暖了很多。
現如今,寫滿歷史的南鑼鼓巷,除了白天特別熱鬧以外,到了夜晚也依然讓人流連:昏暗的路燈下人潮涌動,餐廳里的人們悠閑地品嘗著美食,風格各異的水吧、酒吧開始營業了,歌手們或精致或沙啞的嗓音,在古老的胡同里“飄蕩”,讓游人們沉浸在這一份歷史與未來、經典與藝術、傳統與新潮交匯的時光里!
彥宏感言:北京胡同的歷史與北京城的歷史一樣源遠流長,民間有“著名的胡同三千六,沒名的胡同賽牛毛”之說。可如今的北京城,具有北京味的“胡同區”早已被一條條寬敞氣派的大街、一座座高聳入云的建筑物、一個個摩登社區所取代。星羅棋布的地鐵(城鐵)與高鐵縱橫交錯、四通八達,形成了現代化的北京城,但北京胡同區、胡同卻越來越少了;胡同的傳統風味淡了,商業氣息卻愈加濃郁了!
如何在高速發展的時代,尋找到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的對接點,這是擺在城市建設者面前的嶄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