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大舞臺,各自顯精彩!
有的王婆賣瓜,自賣自夸;有的韜光養晦,暗藏實力。
戰爭是最好的“試紙”,戰場是最好的“看臺”,那些超級大國到底有幾把“刷子”,一測便知。
讓我們把目光鎖定兩次戰爭,看看美國到底有哪些高科技武器?
第一把刷子:航空母艦
在阿富汗戰爭中,美國人動用了“小鷹”號航空母艦。
這“家伙”有3個足球場那么大,能夠搭載七十余架各種型號的艦載飛機。“小鷹”本身也號稱攜帶著上百種先進武器。
但在這次戰爭中,“小鷹”似乎只是一個幌子,美國軍方并沒有準備將“小鷹”“放飛”。
他們只是用航母來嚇唬對手。然后,放棄航母,選擇了一種“全黑戰”——在夜間開始戰斗,從天黑打到天明。這種戰術是由美軍的武器裝備決定的。
美軍充分利用自己的夜視優勢,調來運輸機,采取傘降方式,發動突然襲擊。因為“小鷹”號航母并不能搭載運輸機,所以,“全黑戰”跟它基本沒啥關系。
戰爭中,“小鷹”號主要是起配合作用,利用陸軍特種行動直升機,配合傘兵展開了一輪空襲。
就其功效來看,“小鷹”號航母只是為空襲直升飛機提供了一個起飛和降落平臺,所謂的上百種先進武器,基本無用武之地。
從某種意義上說,你可以認為,航母,只是嚇唬人的“大個子”,它的使用效率遠不如它的宣傳功效。否則,下面的這些武器根本不需要出場。
小結:客觀上說,美國依然是全球擁有最多航空母艦的國家。目前在役的就有十余艘。
第二把刷子:戰斧式巡航導彈
戰斧式巡航導彈是美國研制的一款縱深打擊武器,能夠自陸地、船艦、空中甚至水下發射,主要用于對堅固掩體實施精確打擊。
美國人吹噓,戰斧式巡航導彈在飛行過程中,至少有4顆衛星為它導航。
導彈內的全球定位系統,可以隨時接收衛星信號,確定飛行狀況。如果偏離了預定的飛行軌道,彈載計算機系統會自動對比目標地圖和實際地形,進行糾正……
你是否覺得這很牛呢?
那就讓事實來戳破牛皮吧!
海灣戰爭中,美軍共發射288枚戰斧式巡航導彈,被伊軍攔截了29枚。另外有10枚導彈以發射失敗而告終,居然落入伊朗、沙特和土耳其境內。
一般來講,出現跑偏的情況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戰斧”的“腦子”不大好;第二,導航衛星的“眼神”不大好。
原因到底是哪種,我們不得而知。不過,通過這次教訓,美國確實收斂多了。
到阿富汗戰爭時,美軍共向阿富汗境內發射了60枚“戰斧”導彈。
為啥“戰斧”在阿富汗戰爭中使用數量劇減呢?
原因在于,美軍當時的“戰斧”儲備并不充足,而且,“戰斧”的使用成本也不低。所以,美國人決定:省著點用!
小結:孫子兵法說的好:“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也。”窮兵黷武,不斷發動侵略戰爭,不管哪個超級大國都是耗不起的。別忘了,“戰斧”雖好,卻容易“跑偏”哦!
第三把刷子:B-2轟炸機
大名鼎鼎的B-2轟炸機,相信大家都知道吧!該機是美國現役最先進的多用途隱身轟炸機,它所用的合成材料、特殊的表面涂層和三角形飛翼設計,都具有隱身功能。這些技術屬于高度機密。
但這些還不是B-2最牛的地方,B-2最牛的地方在于它的遠航能力。
伊拉克戰爭中,B-2轟炸機共出動49架次。其中,27架次以本土懷特曼為起降基地,飛越大西洋航線,實施遠程奔襲,飛行時間約35小時,對伊拉克的指揮、控制、通信等設施進行了精確打擊。
在阿富汗戰爭中,B-2更是創造了連續飛行作戰44小時的新紀錄。這對于轟炸機來說,是非常了不起的。
不過,從這些令美國軍方揚眉吐氣的數據中恰恰可以看出,前兩把“刷子”——“航母”和“戰斧”的功效其實不怎么樣,至少在精確打擊上,憑借“大個子”和導彈數量是遠遠不夠的。否則,又何必讓B-2轟炸機長途跋涉前來支援呢?
目前,B-2轟炸機仍然保持著從未被擊落的紀錄,但是這款超級轟炸機也不是沒有軟肋。2008年,美國空軍關島基地出現了滑稽的一幕——兩架B-2轟炸機接到指令,起飛執行訓練任務。一架剛剛起飛,另一架隨后跟進。不過,隨后跟進的這一架并沒有騰空而起,而是直接墜入大海里——剛剛離地就“失足”,簡直嚇死人了。
小結: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B-2”雖然名震“武”林,卻還需要時間去掌握飛行的核心技術呢!